幼兒閱讀成語故事的重要性

  引導幼兒接觸成語、熟悉成語,既能體驗到成語故事的樂趣又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懂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時還能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彙量,進而促進了語言思維的發展。《綱要》中也強調: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一.創設氛圍激發興趣

  無論哪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許多成語都來自於一些寓言故事、神話傳說、歷史傳奇,這些故事不僅情節生動而且寓意深刻。首先我們在教室裡創設了“每週一讀”的環境:佈置成語認讀卡片;成語故事圖片;相關的成語故事圖書,讓孩子活動在成語故事的環境中。其次,我們在成語的內容上,從兩個方面考慮進行選擇:第一,所選成語的故事較為簡單,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但又不失生動的情節、深刻的寓意,且容易理解,如:盲人摸象、對牛彈琴等。第二,所選成語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如我們一開始選擇的成語都是和幼兒喜歡的動物有關的,如:狐假虎威、亡羊補牢、井底之蛙、葉公好龍等。另外和幼兒的生活有聯絡的也是我們所選擇的,如: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等。讓幼兒聽過之後,會很快理解,並將故事複述出來。這同樣也提高了幼兒的表達能力。特別是成語故事較為簡單,對於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更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每天的“說成語”時間裡,幼兒的興趣高昂,大家爭著來講成語、說故事,可見幼兒對學成語的興趣是多麼的高。

  粗略統計一下,經過一學期來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從對成語一無所知,到現在掌握了相當數量的成語,豐富了成語詞彙量。已掌握的近30個左右的成語有: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一鳴驚人、一鼓作氣、爭先恐後、先人後己、尊老愛幼、相親相愛等。

  二.觀察討論幫助理解

  大班幼兒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為主,但抽象概括能力較小、中班幼兒有明顯提高。此時的幼兒,學習習慣逐漸養成,求知慾旺盛,所以我們選用與數字、學習有關的成語,如:百發百中、一清二白、一箭雙鵰、熟能生巧、懸樑刺股、磨杵成針等。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單以文字出現的成語,肯定難以引發幼兒的關注。為了讓幼兒更能自發地去認識這些成語,我們將它們貼在“每週一讀”中,並配上了相應的拼音和畫面,以吸引幼兒的關注。大班幼兒在已有的拼音和識字基礎的幫助下,嘗試拼讀,當他們拼出了一個成語後,就會有想要了解這個成語的願望。

  接著,我們就在藉助圖片這一直觀材料,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討論,從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如:在認識成語“狐假虎威”時,當他們看到了大森林裡威風凜凜的老虎呆頭呆腦地跟在狐狸後面,而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風神赳赳、氣昂昂地走在前面,一下子使幼兒明白了這個故事的道理,理解成語的深刻含義,接著再讓幼兒模仿動畫中的狐狸和老虎,演演、說說,更加深了對此成語的印象。

  討論也是幼兒理解成語的一種好辦法。對幼兒來說,個體理解總是有限的,討論恰恰是幼兒加深理解的良好途徑。如,成語“百發百中”從字意上很好理解,在老師的有意識的點撥、啟發下,幼兒在交流討論中認識到了更深層次的含義,知道了只有在勤學苦練、發奮努力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百發百中”。同時,孩子們還從已學過的成語中找出了相類似的成語,如:熟能生巧、鐵杵成針等,進一步理解了它們的含義。

  三.藉助繪畫開拓思維

  我們選擇的大部分成語都是一些關於動物的,故事性較強的,由一個畫面來反映故事內容的。除了運用觀察討論的方法進行理解外,我們還引導幼兒進行繪畫創作,藉助畫面進行豐富的表達。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能充分反映出幼兒對成語故事的理解程度。例如:當幼兒認識了成語“守株待兔”後,他們會幾人合作,將相關的故事內容分解成幾個連續的畫面表現出來,並在其中添加了自己的想象:1.一農民迎著太陽在種地。2.旁邊樹林裡有人在打獵,小動物四處逃竄。3.一隻兔子奔跑到路旁撞在大樹墩兒上,口吐鮮血倒地而亡。4.農民興高采烈地拎著兔子回家烤兔肉吃。5.農民坐在大樹墩兒旁等兔子,土地荒蕪了。

  幼兒不僅給故事配上了生動有趣的插圖和精美的封面,而且還裝訂成冊,成為一本值得觀賞的連環畫。同樣的作品還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狐假虎威》、《盲人摸象》等。自由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會結伴邊看自制的成語連環畫,邊說著有趣的成語故事。有時還會提出要在書中再增加一些畫面,以豐富內容。在自由的氛圍中,孩子的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

  同時,在遊戲區中,我們還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小道具,讓幼兒操作這些道具來講述、表演故事,他們形象的語言,準確、生動地再現成語故事情節,從而激發起他們的真實情感,沉浸在成語故事意境中,其樂無窮。

  四.運用成語分享快樂

  我們每天都會有一個固定的“說成語”時間,讓幼兒比一比,誰講的成語故事最多,誰就是成語故事大王。不僅要評選講故事成語大王,還要評選認讀成語大王。我把成語製作成卡片,比一比誰認讀的成語多,誰就是認讀成語大王了。看到有的同伴獲得了表揚,其他幼兒的興趣也更大了。

  教師在不斷的教幼兒成語後,要讓所學的成語在生活中發生作用,那就需要做到及時的鞏固運用,這也叫成語活用。我們經常會藉助其他活動,讓幼兒來用用成語。例如,在主題活動“慌慌張張的莎莎”中,孩子們就莎莎起床後的表現給予了一系列的成語評定:亂七八糟、糊里糊塗、慢慢吞吞、狼狽不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