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語小故事

  成語故事不僅是漢語和漢文化的精華,也是一種可以開發利用的語言文化資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魯難為已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死去。在莊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援下,公子般當了國君。莊公的異母弟弟慶父,是個貪婪殘暴、權慾薰心的人,企圖自己成為國君,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便被他派人殺死。支援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陳國。慶父派人殺死公子般後,另立閡公當國君。

  由於他製造內亂,激起了魯國百姓極大的憤慨。但慶父我行我素,繼續製造內亂,企圖混水摸魚,以致把魯國鬧得不太平。齊桓公便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去了解情況。

  不久,仲孫湫把了解到的魯國情況向齊桓公作了報告,並下結論說:“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事實果然如此。過了一年,慶父又殺死了魯閡公。兩年之內,魯國兩個國君被殺,使魯國的局勢陷人了嚴重的混亂之中,百姓們對慶父恨之入骨。慶父見在魯國實在無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國。魯僖公繼位後,知道慶父這個人繼續存在,對魯國是個嚴重的威脅,便請求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慶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魯國沒有好下場,便在途中自殺了。

  2:人傑地靈

  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洪州閻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閣大宴賓客,當地知名人士都應邀出席。王勃正好路過這裡,也應邀參加。因為他才十四歲,所以被安排在不顯眼的座位上。

  閻都督的女婿很會寫文章,閻都督叫他預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當眾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際,閻都督站起來說:“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歡聚一堂,不可無文章記下這次盛會。各位都是當今名流,請寫賦為序,使滕王閣與妙文同垂千古!”話畢,侍候的人將紙筆放在眾人面前。但是大家推來推去,沒有一個人動筆。後來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竟將紙筆收下,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王勃捲起袖口,揮毫即書。閻都督見是一個少年動筆,不大高興,走出大廳,憑欄眺望江景,並囑咐侍從將王勃寫的句子,隨時抄給他看。

  才過一會兒,侍從抄來《滕王閣序》的開頭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四句的意思是:滕王閣所在之處過去屬南昌郡治,現在歸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翼、軫兩星,地面連線衡山、廬山兩山。閻都督,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誰都會寫,一笑置之。其實,這十六個字把南昌的歷史和地理的概況都交代清楚了,縱橫交錯,起筆不凡。

  接著,侍從又抄來了兩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閻都督有些吃驚。他想,這少年以三江***指荊江、淞江和浙江***為衣襟,又將五湖***指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為飄帶,既控制著南方遼闊的楚地,又接引著東方肥美的越地,大有舉足輕重、扭動乾坤之氣。寫出這樣有氣魄的句子,不是大胸襟、大手筆是不可能的。

  侍從接著抄上來幾句,更使閻都督吃驚:“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原來,王勃在這裡用了兩個典故。前一個典故是說,物有精華,天有珍寶,龍泉劍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鬥宿和牛宿之間。意思是洪州有奇寶。後一個典故是說,東漢時南昌人徐孺家貧而不願當官,但與太守陳蕃是好朋友。陳蕃特地設一隻榻,專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傑出的人才。

  閻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欽佩,連聲稱讚“妙!妙!妙文難得!”再也不讓女婿把預先寫好的序文拿出來了。

  王勃寫完後,走到閻都督面前,謙遜地說:“出醜之作,望都督指教。”

  閻都督高興地說:“你真是當今的奇才啊!”

  於是重新就座,閻都督把王勃奉為上賓,並親自陪坐。

  3:人家給足

  戰國時期,出現了一個儒家的反對派,它就是墨家。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名翟***di***,相傳原來是宋國人,後來長期住在魯國。作為一個學派的創始人,人們可能以為他是讀書人出身。其實不然,他是工匠出身,有一雙勤巧的手,有製造機械的技能,並且懂得軍事。

  墨子自稱“***”,但對詩、書非常熟悉。他曾經學過儒學,只因不滿它繁瑣的“禮”,後來才另立新說,提出“非儒”的主張。

  和春秋戰國時期其他學派不同,墨家學派的成員多半和墨翟一樣,來自下層社會,出身於平民小生產者,過著簡樸的生活。他們住的是低矮的土房,屋頂上蓋的是沒有修剪過的茅草。他們吃的是粗飯淡菜,用豆葉子做湯;盛飯用泥土碗,盛湯用瓦器。夏天穿粗麻衣,冬天披鹿皮襖。

  墨家的成員就過著這樣艱苦的生活。他們互相救助,嚴守紀律,服從首領。如果在別的諸候國做了官,要把俸祿的一部分交給墨家團體;誰的行動違反了墨家精神,誰就可能被召回。

  墨家的人死了,只用三寸厚的桐木板做個簡陋的棺材,喪禮也非常簡單。

  以上就是墨子提出的“節用”、“節葬”等主張,也就是節制生活用度,反對鋪張浪費;辦喪事要節省人力和物力。這些都是對貴族奢侈享樂生活的抗議。墨子非常重視發展生產,強調“耕勤者生,不耕勤者不生”。這說明他巳經意識到勞動生產是人類生活的基礎。

  墨子死後二百多年,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引述了他父親司馬談對各學派的主要觀點,其中對墨家的評價很高。司馬談特別肯定了墨家“強者節用”的主張,也就是加強農業、節省用度的主張,並且認為這是實現人人飽暖、家家富足的辦法。雖然諸子百家各有各的主張,但墨家的這個主張是誰也否定不了的,也是它勝過別人的地方。

  

看過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