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範文

  備考吉林公務員的考生想要在申論寫作上取得好成績,申論範文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由小編為了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讓鄉賢喚醒農村發展

  近年來,我國農村人才流失問題嚴重。部分地區為呼喚鄉賢返鄉出謀劃策,但效果不一。其實,“古人觀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縱多故,此志終昭森。”只有抓住人心才能留住人才。我們呼喚鄉賢返鄉正是希望依靠他們給傳統農村帶去激勵,喚醒農村人才造福鄉梓的心靈。

  鄉賢是連線傳統文化與先進文明的紐帶。鄉賢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知識認識深入。一方面,他們生長於傳統文化的故土,對傳統鄉村的“人情世故”瞭解透徹;另一方面,外出的拼搏讓他們增長見識,對先進文化有所瞭解。改革開放初年,部分地區推行科技種田,雖有農技人員下鄉宣傳,但昔日的“種植大戶”卻不屑一顧。這種抱殘守缺的做法正是源自傳統鄉村對先進文化的牴觸心理。自古以來,皇權不下鄉,真正實現地方治理的不是知縣、律法,而是鄉紳、鄉賢階層。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階層瓦解,但傳統鄉村對其所傳達的人格和知識的尊重心理並沒改變。其實,“服民以道德,漸民以教化”,今天的鄉賢歷經坎坷取得成功,他們的經歷正是村民學習的榜樣。通過榜樣的帶動和新鄉賢成功的示例,可以更好地將先進文化引入傳統農村。

  鄉賢是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領頭羊”。我國城鎮化工作不斷推進,但由於資金不足、缺乏引領導致傳統鄉村中的特色文化無法同現代經濟完美結合。其實,外出創業的鄉賢大都心繫故土,明末戰亂掀起了移民東南亞的高潮,這些農民雖然遠離家鄉,但致富後仍不忘故土,返鄉修橋鋪路者比比皆是。對農村來說,修橋鋪路的善舉對農村發展雖然不無小補,但能夠真正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才是改變家鄉面貌的治本良方。“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鄉賢返鄉可以帶來充足的資金,憑藉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可以確定發展的方向,而對鄉村的熱愛更會讓他們引領農村經濟共同發展。

  鄉賢是提升農村精神的“增長劑”。古代的鄉賢是讀書中舉的縉紳,今天的鄉賢是考學創業的能人。“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鄉賢的點點滴滴正為農村精神發展做出良好引領。“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清初大學士張英的桐城故居被鄰居擠佔,家人入京告狀,張英作為桐城鄉賢沒有以勢壓人,而是讓道三尺感化鄰居。這種寬廣的胸襟感染出桐城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高尚情操。當前社會物慾橫流,拜金享樂的思想正在破壞傳統農村的道德氛圍,只有依靠鄉賢做出榜樣,才能真正確保傳統農村精神文明的不斷提升。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項羽的返鄉是富貴的炫耀,“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的返鄉是對人才的渴求。今天我們號召鄉賢返鄉,不是希望他們炫耀富貴,不是希望他們引走人才,而是希望通過樹立鄉賢榜樣,激發農村活力,讓傳統的鄉村儘快步入現代化的發展軌道。

  二

  低碳發展 和諧長遠

  在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的我國大部分地區,人們普遍感到近些年冬季氣溫越來越高,冬天不像以前那樣寒風刺骨、冰冷難熬,隨之而來的還有洪水、暴雨、暴雪等極端天氣增加,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長期以來,我國高耗能、高汙染、高排放的發展方式,讓人類在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的同時,也不斷受到來自大自然的警告。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是一部濃縮的生態環境興衰史,也是人類文明隨著生態環境的興衰而興衰的歷史。如何改寫人類命運?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低碳發展是一種以低耗能、低汙染、低排放為特徵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可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對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願。

  “低碳”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同時也成為人們推進潮流的新方式。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人們養成自然而然地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杜絕“長明燈”、“長流水”,使用節能燈具、常走步行梯少乘樓梯,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能源、資源。低碳生活讓更多的人們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高速的經濟增長和快速的能源消費,使整個國際社會認定,我國在未來20年內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但減緩二氧化碳排放不能通過減緩經濟增長來實現, 應將重點放在調整能源結構上。利用現代技術開發乾淨、無汙染的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同時,化廢為寶,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開發利用沼氣,努力構建我國可持續的低碳能源系統,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構建一個可持續的能源系統。

  低碳發展更涉及到整個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從三大產業間的關係來看,降低高能耗、高汙染、高排放產業的比重,增加服務業的比重,這樣又能解決人的就業,又可以減少能耗。從產業內部結構調整來看,同樣也要逐步淘汰“三高”的生產方式,轉變的目光不僅要關注工業,更要關注人類賴以生存的農業。低碳農業將農業生產從依靠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陽能等方向轉變,在農村開展觀光旅遊,提高農業附加值。發展低碳農業潛力巨大,大有可為。

  推進低碳發展,不僅符合中國資源環境承載力有限的國情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且符合國際發展的潮流。我國以低碳生活、低碳能源、低碳產業為支撐的低碳發展方式,是一個功在千秋、與他國互利共贏的正確選擇。

  三

  出國留學未必很“美麗”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及中國經濟的提升,出國留學人數出現井噴式增長。留學之所以受到眾多學生及家長追捧,原因在於“出國留學就是一種成功捷徑”的認知,將出國留學想象得很“美麗”,以致發展為低齡留學熱。然而事實上,出國留學是鍊金而不是鍍金,出國留學未必如想象般“美麗”。

  出國留學未必很“美麗”,國外生活挑戰重重。從語言不通到生活差異,漂流異國的留學生,不僅缺乏家人親友的關愛,更要面對內心的孤獨無助。尤其是低齡留學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判斷能力,沒有安全意識,獨立性較差,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如果沒有家長的關愛和引導,很容易引發安全和心理問題。近來一系列關於我國留學生被開除、遇害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中國父母深思。

  出國留學未必很“美麗”,動機不純難以煉成真金。晚清時期,出國者都是鳳毛麟角,而大多也都學成歸國,為國家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今伴隨我國經濟的發展,更多的留學生是考慮就業形勢和未來的專業發展,將國外的學歷作為“敲門磚”。這種將出國留學作為“成功捷徑”的心理本身就扭曲了留學的內涵。加之國外大學層次參差不齊,國外教育與國內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等多方面的差異,並不是所有留學都能成精英。尤其是小留學生,一旦失去家長陪伴,自律性又差,必定會放鬆學業,這種鍍金價值可想而知。

  出國留學未必很“美麗”,留學之後就業依然嚴峻。留學“鍍金”,抱著國外學歷的“敲門磚”歸來,若含金量不足,就業依然面臨尷尬。近年來,發達國家抓住我國留學市場大熱的機遇,大量吸引中國留學生。一方面我國學生的競爭力不足,名校錄取率呈現下降趨勢,不得不集中於二三流學校;另一方面出國門檻降低,國內外教學質量差距正不斷縮小,這些都使海歸的價值相對下降。而中國留學生大多扎堆就讀商科專業,國外就業困難,回國就業又不能擺正心態、認清形勢,最終高不成低不就,使國外留學美麗光環黯然失色。

  我國的留學自上世紀初始,當時“西學東漸”的響應者遠涉重洋學成歸國,將一些西方的先進科技和思想觀念傳入中國;今天,大批留學精英歸來,成為學術帶頭人和科技領軍人。可以說,高層次稀缺人才一直備受國內市場歡迎,他們不遺餘力為國奉獻的精神更值得當代留學者學習。這也提醒眾多有出國計劃的留學者們,一定要以理性的認識和端正的心態,認真看待留學,抱著對科學的敬仰,對理想的追求外出求學,切不可盲目跟風。

  出國留學,並非一勞永逸,它既不是逃避國內高考競爭的“捷徑”,也不是求職應聘的“金鑰匙”,說到底,關鍵要看是否適合自己。若想讓留學的“敲門磚”更有份量,還需將留學作為人生規劃的一部分;若要實現個人理想,助力偉大中國夢,更需準備好在留學路上披荊斬棘的利斧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