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公務員申論範文精選

  廣西公務員考試即將來臨,如何在申論寫作中取得高分呢?範文參考閱讀最為關鍵,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讀書的“功利”是讀厚人生

  關於讀書,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有人說,這是一種讀書的“功利”思想,但這種“功利”思想激勵著無數的學子懸樑刺股,也成就了國家無數的人才。

  與之相對,近年來又氾濫起來另一種“功利”的說法,那就是讀書無用論。在一些人看來,今天的書中早已不再有“黃金屋”和“顏如玉”。有的農村父母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認得幾個字就算了,讀大學有什麼用?掙的錢還不如打工的。甚至有黨員幹部也抱怨:想當初自己是班級中的佼佼者,好不容易考上公務員,如今的收入比班裡其他同學差遠了。

  一切的喧囂和苦惱,都圍繞著讀書的“功利”。作為基層公務員,我們不免也會偶爾想起這個“功利”的話題:讀書有用嗎?然而,在價值多元化的時代,這個命題的答案也是多元的,不妨從多重維度去理解。

  讀書當然可以是不功利的,我們在很多時候都很容易達成這種共識。特別是對於黨員幹部來說,讀書本應該只是作為擴大自身知識面、提升自身能力和素養、陶冶情操、堅定理想信念的一種途徑,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我們將讀書打上功利的烙印,將讀書作為“進身之階”,那麼讀書就會成為一件無趣而且低俗的事情,我們的閱讀範圍很有可能就只會囿於官場小說、厚黑學之類的低階層次,沒了點黨員幹部應有的修養,枉費了讀書。

  然而,讀書也可以是“功利”的——這裡所說的“功利”,指的是要會讀書,要有方向地去讀書、讀好書。學會讀書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的基本要求。我們所從事的工作,無論是黨建工作,還是業務工作,都是與時俱進的工作,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瓶頸,應該成為我們讀書的指向和動力。通過讀書,熟練掌握業務知識,開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如果說這也是一種“功利”的話,值得提倡。

  還有一種讀書的“功利”叫做提升修養。俄國作家岡察洛夫說:看書和學習是思想的經常營養,是思想的無窮髮展。通過學習,可以遠離低階趣味,提升道德境界,獲得高尚情操。讀書的“功利”就在於要多去讀那些提升自身品位、給人啟發的書。而不是像少數領導幹部那樣,沉迷於風水方術、炒股祕笈,或者是官場要訣這類庸俗的書籍。

  其實,人生何處沒有“書”?人生本身就是一本大部頭的“書”。作為黨員幹部,只要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總有學不完的東西,總能發現可以學習的“書”,活到老,學到老。如果非要賦予讀書以某種“功利”的話,我們讀書最大的“功利”,或許可以歸結為:讀書可以讓你成為更好的、有意義的存在。

  二

  未雨綢繆方能安全生產

  “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海恩法則”傳遞的是一種安全管理模式,即發現並控制安全危險徵兆,通俗點講,就是未雨綢繆。但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許多公共管理者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點。面對S市的“胡蘿蔔火災”這樣的重大事故,恐怕有太多的責任人要為此承擔責任。正所謂安全生產,得之於嚴,失之於寬,只有未雨綢繆方能築牢安全生產之堤。

  安全之於生產重於泰山,這是毋庸置疑的鐵律。但是從各重大安全事故的事後查處結果來看,幾乎所有發生事故的企業,背後都存在著安全意識不強、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安全隱患。“誰會想到胡蘿蔔也有危險”的安全意識的缺失不僅存在於工人,更存在於企業管理者以及政府監管者的安全生產管理。從最近發生的崑山粉塵爆炸事故可以看出,企業生產安全隱患絕非僅此一地。這樣的企業養癰遺患多年,相關管理部門走形式、走過場的安全監管失責顯而易見,也為所有忽視安全生產、單純追求GDP的地方敲響了警鐘。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亡羊補牢”式的安全管理思想已成為當下眾多事故的事後處理途徑。但在安全生產的問題上,我們的事後補救,是以“亡羊”為慘重代價的。這種傳統的安全生產管理是被動的安全管理,是在安全生產活動中發生慘烈事故後,通過總結教訓,進行安全管理。對於安全生產,還是有重要作用的。而對於職業病隱患等其他隱性安全事故的防範,作用則微乎其微,因為職業病一旦出現,對於病患造成的傷害是無法補救的,因此僅僅“亡羊補牢”還遠遠不夠。

  未雨綢繆的意義則遠超“亡羊補牢”,它與安全生產息息相關,是以最大的努力來排查安全隱患,及時發現並控制安全危險徵兆。未雨綢繆之於安全生產,就似安全帶之於司機,意義重大。在企業生產一線,不可避免地隱藏著大大小小的安全隱患,尤其對於高危企業,稍有鬆懈,職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會受到威脅,就極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著名的“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黑龍江中儲糧大火、中石油大連分公司油罐爆炸、吉林德惠特大火災事故、煤礦事故以及塵肺病等職業病的不斷出現,都反覆告訴我們,目前有必要將安全工作重點從“事後處理”轉移到“事前預防”和“事中監督”上來。這是堵塞安全生產“致命漏洞”、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遏制安全事故的根本之策。

  一再強調,安全生產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絲毫放鬆不得。安全生產,關係到職工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係到企業發展和穩定大局。無論是“海恩法則”還是“墨菲定律”都告誡我們,未雨綢繆的安全意識時刻不能放鬆,只要存在不安全因素,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不及時解決問題,不迅速消除隱患,就會釀成事故。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已有的危險,還要主動地去識別新的危險,變事後管理為事前與事中管理相結合,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牢牢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動權。

  三

  以發展新能源引領我國能源革命

  傑里米·裡夫金曾說過:“人類社會歷史上,曾經有很多技術革命,但是仔細分析,只有能源來源及使用方式的根本性改變,才能整體上改變人類的經濟社會面貌,才是根本的革命。”這句話揭示了能源革命的重要地位。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洶湧澎湃,我國也應順勢而為,積極發展新能源,引領能源革命,發揮其對經濟社會的全方位帶動作用。

  發展新能源是維護我國國家安全的迫切要求。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能源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關鍵時期,能源消費強度較高,能源供應趨緊,對外依賴性強。隨著國民經濟的繼續發展,這種情況還將進一步加劇,能源安全形勢嚴峻。對此,在提高現有能源利用率,加強“節流”的同時,還有必要積極開發對石油、天然氣等對外依賴性強的能源具有替代作用的新能源,注重“開源”。黨的報告就明確指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援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可見,發展新能源對於維護我國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新能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舉措。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是21世紀人類文明的旗幟和方向。生態文明主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保護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並主動開展生態建設,實現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但傳統的化石能源從開採到使用,都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如煤炭開採會破壞地表植被,長期開採會造成地表沉降,誘發礦震、地表塌陷等問題。煤炭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汙染。與傳統的化石能源相比,以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為代表的新能源具有清潔、高效、綠色的特徵,正是從根本上破解工業化模式造成環境和生態危機難題的答案。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美麗中國,發展新能源理應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主要路徑。

  發展新能源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現實需要。曾指出,新能源產業正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紛紛將新能源產業作為其擺脫危機,實現經濟復甦和後危機時代經濟發展的驅動,對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在國際分工中處於中低端位置,產業層次不高,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強。目前新能源產業尚處於初始發展階段,各國之間的差距還不是很大。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潮流,以發展新能源產業為突破口,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有利於我國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促進我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發展新能源是維護我國國家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積極發展新能源,帶動光伏、風電、電動汽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引領民眾生活方式向低碳節能的轉變,我國經濟社會必將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