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及答案

  面試試題練習對考生面試能力和答題思路會有所提升,因此備考公務員的考生必須要多練習真題試題,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幫助你提分。

  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一

  【背景材料】

  江西南豐縣市山鎮,一個小小的南豐蜜桔,原來一兩塊錢一斤都會滯銷,現在五六塊錢一斤還供不應求,成為南豐桔農脫貧致富的“金果果”;瑞金市壬田鎮鳳崗村,一枚小小的鹹鴨蛋,傳統售價一塊錢一個,現在漲到四塊錢一個,還常常脫銷,成為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金蛋蛋”。特色農產品“量價齊升”的背後源於江西農村電商的發展,網際網路讓農產品更加便捷高效對接市場,貧困地區才得以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演繹一幕幕“彎道超車”的精彩現象。

  【預測題目】

  江西南豐縣市山鎮,瑞金市壬田鎮鳳崗村通過將當地的特色產品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銷售得到了豐厚的收益,對於它們的做法,你怎麼看?

  【參考解析】

  今年年初,提出“精準扶貧”的理念,要求把扶貧工作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而江西以“網際網路+精準扶貧”為理念,使得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藉著網際網路發展的實現脫貧致富,這正用實際行動是對習“精準扶貧”理念的貫徹。

  江西省這兩地的做法,體現了當地政府以當地實際情況為依據,求真務實,從實際出發的發展理念,而且敏銳的抓住網際網路發展的東風,也表現出他們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有著較強的執政能力和敏銳的洞察力。“精準扶貧”要求我們政府的領導人能夠“找準原因、精準施策、建立機制、形成合力”,聚焦三個著力點,打好三場攻堅戰,而這兩地的政府領導人正式通過了深入調研,全面分析,科學定策,狠抓落實的一系列工作將兩個貧困成功脫下貧困的帽子。

  雖然江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如火如荼,網路扶貧全面展開,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江西省在家農村勞動力年齡偏大,尤其是貧困農村,文化素質較低,對網際網路缺乏瞭解,對資訊科技和電子商務的相關知識掌握甚少。除了缺乏網際網路技術人才外,物流配套服務不足等問題也嚴重影響著“網際網路+精準扶貧”的推進速度。所以這些也是擺在政府面前的新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一方面,當地政府可以從網路覆蓋、電商扶貧、網路扶智、資訊服務和網路公益五大工程著手,加大貧困地區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全省電商物流發展規劃,指導市縣出臺網路扶貧扶持政策,鼓勵加快資源整合,促進農村精準扶貧資訊化、標準化、智慧化建設。另一方面,也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和資源,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並且政府牽頭進行招商引資,可以將更多的自己和優質的社會資源引向農村,更大力度助力“精準扶貧”。

  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二

  【材料】

  在當前的社會治理中,無論是各種嚴重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公共權力濫用、對權力缺乏監督和制約、權大於法等導致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行為,還是時常見諸各類媒體的各種違規行為,諸如在國內外旅遊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從馬路上“組團式闖紅燈”到地鐵裡的不文明,從隨地吐痰到景區塗鴉,因航班延誤不問緣由打砸機場設施,在維權過程中的各種過激行為,不遵守公共規則和社會公德等等,都可以說是社會規則意識缺失造成的。……

  【解析】

  社會規則意識是社會各類主體對各種社會規則***規範***諸如法律、道德、宗教、風俗習慣等規則的認同、自覺服從與遵守,所形成的自主自律意識。

  規則和法治意識建設是我國法治發展的重要環節。我國處在社會體制、社會結構、價值規範的整體轉型過程中,也即在確立新的價值目標和價值準則、在重新調整利益分配格局以建立新型社會執行機制的社會變革中建立法治國家。

  規則和法律是社會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為了更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權益而形成的普遍認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範和原則。個體遵守規則和法律,就意味著不僅要保護自己的權益,也必須尊重並保護別人的權益。人越多,越需要人們遵守規則。只個體自覺維護規則的有效性,社會交往和社會群體就會有秩序可言。

  作為社會法治意識內涵的一個基本或核心層面,社會規則意識的培養應著重體現在以下方面:

  權利意識。權利意識包括積極的權利主張與合法權益的保護兩個方面。公民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要講程式,遵循一定的規則,不能濫用權利。

  自覺守法意識。不管人們基於何種理由遵守法律,守法主體良好的守法意識是法律遵守的前提條件,也是法律被遵守的關鍵因素。

  社會公德意識。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是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條件。依法行政,核心是規範政府行為,防止政府權力濫用。

  西藏公務員面試模擬題三

  【材料】

  據報道,當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升至2.2億,佔比16.1%。也就是說,中國每6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老年人。“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的特徵日益凸顯,人口老齡化壓力異常嚴峻,如何應對老齡化浪潮,讓2.2億老年人不僅老有所養,更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已迫在眉睫。

  【解析】

  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的較低生育率。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壓力,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的生育水平。

  老齡化高峰期的加速到來,將可能改變我國經濟執行,衝擊現行社會保障體系,影響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新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可迴避的重大挑戰,成為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期性全域性性戰略性問題。

  首先,要把弘揚孝親敬老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建設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徵的孝親敬老文化。引導全社會增強接納、尊重、幫助老年人的關愛意識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強的自愛意識。

  其次,要加強老齡科學研究,借鑑國際有益經驗,搞好頂層設計,不斷完善老年人家庭贍養和扶養、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待、宜居環境、社會參與等政策,增強政策制度的針對性、協調性、系統性。

  最後,要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