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實用的學習方法指導

  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學會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學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學生會學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要想學好,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把自信貫穿於解題過程的始終。

  在平常學習過程中,許多同學自我感覺掌握得很好,而一做題,卻往往做不出來。老師稍微點拔一下,卻又馬上豁然開朗。也就是說,這些題並不是絕對做不出來。只要認真地去思考,通過分析、綜合,運用各種思想和方法,去比比畫畫、寫寫算算,經過迂迴曲折的推理或演算,就能逐漸發現題目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本質聯絡。自信是成功的祕訣,這並不是一句空話。面對稍為複雜一點的題,要充滿自信,要知道,這些題目一般情況下不會超出自己的知識範疇,是能夠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把它解出來的。要敢於去思考,並善於去思考,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維品質。具體解題時,一定要認真審題,正確區分條件和結論,並抓住兩個主要環節:

  一是緊緊抓住這一道題和一類題之間的共性,想想這一類題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

  二是緊緊抓住這一道題的特殊性,抓住這一道題與這一類題不同的地方。選擇一個或幾個條件作為解題的突破口,看由這些條件能得出什麼過渡結論,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後篩選出有用的結論,進一步進行推理或演算。這就是老師常給同學們講的:“聰明的同學是一類一類地學,不聰明的同學是一道一道地學”。要知道,題海無邊,只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跳出題海,領會數學學習的奧妙。

  二、記住

  三、講“方法”聯絡“思想”,以“思想”指導“方法”,兩者相得益彰。必要的基礎知識是熟練解題的關鍵。

  四、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只有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以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把利刃拔開事物的表象,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

  那麼什麼是良好的思維品質呢?我們以生活中“串門”這種現象為例來說明。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讓別人帶著去某人家串門,去了一次,兩次,也可能是多次。有一天你不得不自己去某人家串門。當你走到某人家附近時,面對林立的整齊劃一的建築群,你茫然失措了,不知道某人家到底在哪兒。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就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在課堂上,老師講得頭頭是道,同學們聽得只點頭,感覺明白至極。而一讓同學們自己做題,又不知從何入手了。主要原因就在於同學們沒有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去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就像串門,每次去某人家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對某人家周圍的地理環境,特別是有什麼特殊的標誌進行記憶一樣。要理解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什麼特點,有哪些內容是需要記住的,特別是這一節知識涉及到哪些思想和方法是需要及時掌握的。該記憶的內容要注意用心去記,只有記住必要的知識,思維才有依據。

  另外,要注意作好筆記。培根在《論求知》中說:“作筆記能使知識精確。如果一個人不願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要注意把老師講的重點,特別是老師總結的一些經驗性、規律性的知識記下來,便於課後及時複習。課後複習,要思考有哪些問題已經搞會了,有哪些問題還沒有搞會,並及時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

  除了要做到上邊所談外,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好的關鍵。在課堂上,不僅是學習新知識,還要潛移默化地學習老師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面對一個問題,最後是提前思考,找出自己的思維方式,然後把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老師的思維方式作比較,取長補短,進而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克服被動學習的局面。真正掌握學習的要領。檢驗學得好不好的標準就是會不會解題。聽懂並記憶有關的基礎知識,掌握學習的思想與方法,只是學好的前提,能獨立解題、解對題才是學好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