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保健有什麼小常識

  寒冷的冬天,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禦寒保暖了。那麼冬季養生保健有哪些常識?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冬季養生保健的相關知識吧。

  冬季養生保健的小常識

  1、養生保健的最佳時間

  冬季養生小常識首要的是注意養生保健最佳時間。實驗證明:早晨5-6時是生物鐘高潮,體溫上升,此時起床會精神抖擻。

  2、注意保暖

  冬季養生小常識之一是注意保暖。按時收聽天氣預報,隨著氣溫的變化而增添衣服,添置保暖設施。睡前用熱水泡腳10分鐘。

  3、房間溫度要適宜

  如果開空調溫度不宜過高,冬季養生小常識之一是房間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房間內外溫差4-5度為宜。

  4、開窗通氣

  冬季養生小常識之一是牢記每天上午9-11時,下午2-4時開窗通氣效果最佳。

  冬季保暖的常識

  1、頭部保暖

  醫學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散失總熱量佔60%。此外,天氣寒冷令血管收縮,人們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說,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部保暖非常重要。

  2、胸腹保暖

  老話常說在冬天裡戴個圍脖好比多穿件衣服,胸腹部受寒之後,易折傷體內陽氣,從而引發心臟病的發作。此外,還可以誘發胃腸病的發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

  3、腳保暖

  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老年人冬季應及早穿厚襪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腎。有凍傷史者更應早穿。此外,晚間臨睡前以熱水燙腳,搓腳心湧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迴圈良好,利於保健。對有凍傷史者,可用蔥須加花椒的熱水洗燙腳。

  冬天愛保健吃的食物

  1、羊肉

  羊肉營養豐富,含熱量高,是食物中的補陽佳品。有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生肌壯陽的功效。中醫認為“人蔘補氣,羊肉補形”。

  2、蘿蔔

  冬天氣候乾燥,人們容易出現咽喉腫痛、鼻塞、面板乾燥、乾咳無痰,這時選用蘿蔔生吃,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所以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冬令蘿蔔小人蔘”之說。

  3、紅棗

  補中益氣,健脾潤肺。不但有保護肝臟和抗寒的功效,對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脾胃虛弱、面黃肌瘦也有一定補益作用。

  4、桔子

  維生素C和維生素D的含量非常非富,具有補陽益氣,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作用。《本草綱目》曰:“桔,甘者潤肺,酸者祛痰。止消渴,開胃,除胸中膈氣”。所含黃酮苷,有擴張冠狀動脈,改善血液迴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