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老人如何養生注意什麼事項

  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在室外緩緩散步,有助於身體健康,下面是的春季老人養生方法,歡迎閱讀。

  春季老人養生方法

  一忌傷肝。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提醒,春季首先要保養的物件就是我們的肝!中醫認為春季對應的五行就是“木”,而其對應的五臟便是肝!中醫認為,“肝為羆極之本”,羆極是力大至極而耐勞之意。肝為羆極之本,是指肝為人體力量最強大並能耐受疲勞的根本。所以肝健康的人總是精力充沛,經常熬夜加班或者學習,非常不利於養肝。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所以按時就寢、充足睡眠是最好的保肝良藥,也算是預防“春困”最簡單的辦法。

  二忌食酸。該院老年病科主治中醫師朱瑩介紹說,中醫養生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症,故飲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較為合適,比如山藥、百合、木耳等。而中醫認為,粥類飲食最養脾胃,如果平時感覺胃脘隱痛,食慾不太好,容易口乾咽燥,甚至形體消瘦、舌紅少苔,那麼不妨吃些山藥百合大棗粥。

  三忌單薄。春天雖然讓人感覺溫暖,但畢竟不是夏天,朱瑩提醒各位老年朋友,有三個地方不能著裝太單薄。第一個地方是脖頸,第二個地方是肚臍,第三個地方是下肢,要注意保暖。

  四忌熬夜。《黃帝內經》提到了“春三月,夜臥早起”。這裡所說的夜臥,指的是相對於冬天來說,要睡得晚一點,但也要保證在11點鐘以前就進入熟睡狀態。因為晚上11點至凌晨3點,這段時間是膽經及肝經執行的時間,前面我們說到了春季養肝是第一位的,所以這個時候更不能熬夜。

  五忌傷風。春季重在防風邪侵,《黃帝內經》裡“風者,百病之長也”,就說明,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春天防病,首要防風。朱瑩介紹說,防風不是讓大家關著窗子不透氣。春季每天定時開窗通風兩個小時左右,對於提高空氣質量和滅菌防病,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時間最好安排在上午9點-11點和下午2點-4點。這一時間段內,室外氣溫和空氣質量都處於最佳狀態。晚間氣溫降低,而且室外空氣汙染較嚴重,不適宜開窗通風。

  一宜披髮緩行活氣血。

  《黃帝內經》中指出春季養生適宜“廣步於庭,披髮緩行”。有助於頭部氣血的順暢。

  二宜伸懶腰配合深呼吸。

  朱瑩介紹說,按照中醫的養生保健理論,立春節氣是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轉折點。很多讀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清晨剛醒來或工作勞累時,伸一伸懶腰會有說不出的愜意。其實,這是人體自我保健,特別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經常做這一動作,還可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延緩衰老。

  三宜捶背提肛發陽氣。

  雖然說“春眠不覺曉”,但是就有些人晚上睡不好,而且這睡眠不好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為陽氣沒有養護好,比如陽虛怕冷睡不著還多夢。該院推拿科主治中醫師劉晗介紹說,通過捶背提肛可以起到很好的養生保健效果,有助於生髮陽氣。

  注意事項

  一、要勤於活動:

  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門參加健身活動的大好時光。常到戶外活動,能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盪滌體內汙氣,增強心、肺功能,能舒適地沐浴和煦陽光,殺死面板上的細菌、病毒,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二、切忌睡眠過多: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懶覺的習慣。中醫認為“久臥傷氣”。因為久臥會造成新陳代謝下降,營養障礙,氣血執行不暢,經脈僵硬不舒,身體虧損虛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時就可以了。

  三、不宜食用生冷食品:

  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營養並且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是儘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點薑糖水,有禦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雙重作用。

  四、衣著要適合:

  春天氣候多變,忽寒忽暖。因此,老年人不要過早脫棉衣,而應適當“捂”一段時間,以便身體各個器官能夠適應。這樣能防止受涼感冒,從而免除誘發肺氣腫、肺炎、肺心病的危險。

  五、切忌四處串門:

  春天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老年人由於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間,老年人不要頻繁出入商場、影劇院等人多的公共場所。每天吃幾瓣生大蒜或是在室內燻蒸食醋,均有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良效。

  養生知識

  第一,要謹防感冒

  春天氣候多變,乍暖還寒,尤其是早春季節,常有寒流侵襲,氣候驟降。再加上人體的面板、汗毛孔向外開始疏洩,對寒邪抵禦能力有所減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傷風感冒,並由此引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裡老人要隨時注意增減衣服,出門要帶口罩,切忌過早脫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時就醫,用藥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飲食調養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黃、便祕、舌苔發黃。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陰更虛,結核病菌容易乘虛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飲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如春筍、菠菜、薺菜、芹菜、馬蘭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鴨梨、荸薺去皮煮水喝,可清熱、潤肺;胃腸消化差的,可多吃蘿蔔,以理氣、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睏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則昏昏欲睡。這是因為春季氣溫回升,人體活動量增加,體表末梢血管開始舒張,體表血流量增大,使腦部的供氧量顯得不足,從而產生“春困”現象。為此,老年人要積極做好身體的協調適應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個小時左右,以補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則安排適量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調適心情

  春季,桃紅柳綠,陽光明媚,一派生機,最利於人體吐故納新。老年人要適應春生之氣,調適心情,保持恬靜、愉悅、舒暢的精神,避免惱怒,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髮,調暢。祖國醫學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氣調養好了,不僅本季節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對夏季防病養生也極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風

 

  進入春季,老年人須防腦血管病的發生。這是因為春季氣溫不穩定,常有寒潮入侵,氣壓變化大,在每次氣溫變化的過程中,可造成人體血管的伸縮難以適應而導致中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