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你不可不知的常識

  太極拳是一種常見運動,真是因為太極拳的養生功效,使人們對其非常迷戀。太極拳雖然好,但是錯誤的練習太極拳對身體也是有傷害的,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很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的創編結合了中醫原理,有一定的醫療輔助作用,但是不能認為太極拳能治療百病,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1.不要認為練太極拳就能治百病,練太極拳是健身養生,防患於未然,如已是重病纏身,建議還是別學練太極拳了。如體弱易病而練太極拳者,一定要不急不燥,循序漸進,適當練習,量力而行。

  2.太多太多練習太極拳的人都是過於著急,總想著先把套路劃拉下來,以後再仔細練,熟不知這樣做,猶如做飯把米做夾生了,等回過頭來再添火添水,越添越亂。

  初學太極拳老師都會要求慢練,有的人認為練習的越慢,練習效果越好,這是個誤區,正確的練習太極拳應該是快慢結合。

  3.太極拳動作慢有慢的道理,千萬不要認為太極拳慢慢騰騰的,只是老年人的健身活動的專利,相反,如能儘早地接觸太極拳並將其伴隨一生,那才是先見之明、聰明之舉。

  4.千萬不要認為性子急,不適合練習太極拳,恰恰相反,性子急和性子慢的人都更應該練習太極拳。

  5.吃飯、喝水、睡眠為自己,而練好太極拳從根本上說也恰恰是為了你自己而不是為別人。

  太極拳運動雖然不消耗元氣,但是也是需要物質能量的,因此,飯前空腹不能練習太極拳,可以少吃一點後,再練習。

  6.不要認為練了一段時間的太極拳,就想有所成效,身體狀況的改觀來自於一個人總的生活習慣。

  7.不要認為練習太極拳年頭越多,會演練的套路越多,其太極拳的水平就越高,相反如果方法正確,肯下功夫而且會下功夫的人雖練習三年兩載,也比瞎練二三十年的人強的多得多。

  8.真正教你太極拳的老師不會故弄玄虛,把太極拳搞得非常神祕化,相反說出的東西很樸實、簡潔並且貼近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9.學習太極拳需要找個明白的老師,我沒見過一位自學成才的太極拳行家裡手。

  10.既然設立太極專業的拳館傳授太極拳的知識,那麼就要樹立起傳承的責任,熱心真誠地對待每一位來學拳的學員,不要把太極拳傳授完全商業化,而進入太極專業拳館學拳的學員們也要樹立起傳承太極文化的義務。所以怎能隨隨便便,不心敬怎能求心靜啊?

  11.一步登一個臺階不覺得多難,難就難在持之以恆向上,練太極拳同樣道理。

  12.打太極拳要注意思想放鬆、心情平和,有喜、怒、哀、愁等不好的心情時最好別練太極拳。

  13.身體需要休息的時候就休息,有生病、疲憊、睏倦、飽食、醉酒等等身體不適情況後勉強練習太極拳,沒有一位太極拳的老師會把“先進、積極、刻苦”這三枚獎章發給你。何必拿不適的身體和太極拳較真、較勁。

  14.初學太極拳要選擇環境優雅衛生的練功場地,結伴意氣相投的太極拳愛好者,可以聽聽輕音樂,這些外在的環境因素能調濟你的心情,心情好身體則好。如遇風雨、雷電、大霧、煙塵則不宜練拳。

  15.打太極拳從基礎學起,不要急於學習套路,套路是眾多單式動作連貫而成,各個單式的動作練習熟練後,套路自然不覺難。

  16.初學太極拳不要把站樁長久認為能耐。初練站樁只要能感受到立身中正、腳踏實地、節節鬆開、靜中有定則可。

  17.初學太極拳不宜步伐太大、架子過低,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攬磁器活”,大腿沒有足夠的支撐勁,試必把身體的重量本能地強加給胯關節和膝關節,到後來遭罪的往往是膝關節,所以費力不討好的事咱最好別做!

  18.打太極拳要清晰自己的重心,身體一動處處以之為核心開合旋轉。雖說是舍已從人,但時時刻刻誰說不是皆以我的重心為中心呢?

  太極拳養生機理

  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古老命題,也是能充分代表華夏文明文化特色的思想模式。天人合一的實質是天人和諧,包含有天人,體,天人相應,天人互感等概念,這些理念在中國傳統保健養生體系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就非常重視自我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太極拳健身是科學性的,近幾年,許多科研人員通過驗證,發現練太極拳的人身體機能得到提高,同時練拳的人越練越年輕,出現“逆生長”跡象。

  2、形神兼備

  形神關係是傳統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界常涉及到的重要範疇。形指形體.即臟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為特徵的心理活動。二者是人作為生命體的兩大要素,缺一則不成其為活著的人。傳統養生非常重視形神共養,太極拳就更注重形神合一。

  3、伸筋

  早在《易經》 中,就有“筋”一詞,《易·繫辭》 說:“筋乃人身之經絡骨節之外廠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由此可見最初的“筋”是指廣泛分佈於身體各部分的經絡。、

  其實中國民間的許多俗語早已將“健康”“壽命”與“筋長”緊密聯絡起來。比如:“運動強筋骨,吐納良肺腑”“老人多搖扇,筋骨更舒展。”

  研究證實,練太極拳能使身體每個部位都延遲衰老,而且練太極拳能增加骨質密度,防治骨質疏鬆。

  “老筋長.壽命長!”“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這些俗語聽起來很樸素,卻有深刻的醫學內涵,是數千年來中國民間養生保健經驗的口頭傳承。縮是人體衰老的原因,也是人體衰老的結果。

  人老了,眼花耳聾,腰駝,背弓,腿僵,渾身沒勁。相反你看見一個高齡人,眼不花耳不聾腰不駝,背不弓,腿腳靈活,渾身輕鬆,你一定會相信他還能活很長時間。

  從中醫角度看,衰老與氣虛衰,氣血失常有關。而十二經筋,不僅連綴百骸,還分佈眼、耳、口、鼻、舌、陰器等部位,對這些器官功能活動起著維繫作用。所謂“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自然會讓人的五官等緩衰老。

  4、拔脈

  這裡拔脈是指加深呼吸、拉長氣脈。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

  一、強心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練太極拳特別強調“心靜用意”,用意識引導動作,使心神安靜,意念集中,機體放鬆,臟腑之間發揮正常的功能,從而取得相對平衡。

  心神***,可使思維敏捷,語言流利。心氣執行流暢,更能發揮其統轄血液迴圈的功能,減少和消除體內瘀血。血液通暢充盈,面色自然紅潤。

  二、養肝

  練太極拳時,意境清靜,情緒安寧,以意行氣,內外放鬆,動作輕柔圓活,如春風楊柳,生氣盎然,可使肝氣舒和條達,從而肝體得養,肝血得藏,有助於脾胃消化,不致橫逆克土。

  練拳時以意運氣的腹式呼吸,有助於行氣活血。眼神貫注動作,動作圓活連貫,對養肝明目、舒筋活絡大有好處。

  可見,太極拳對於“護肝”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是有必要經常練習的。

  三、健脾

  練拳時的腹式呼吸,“氣勢宜鼓盪”,內臟加強蠕動,好比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氣機通暢,脾胃升降和順,新陳代謝加強,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心情舒暢,飲食自然香甜。

  化源增加,營養充足,肌肉豐滿光澤,四肢強健靈活。脾氣旺盛,營血充盈,統血功能亦必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