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手型介紹

  手型是指人們用手做一些事情時手的型樣和狀態。例如,電彈吉他的手型,打太極時手型等等。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太極拳的手型

  有三種主要手型:拳、掌、勾。現代太極拳的手型以掌為主,拳、勾為輔。

  太極拳的手型1、拳

  四指自然捲屈,拇指扣於食指第二指節上。拳面齊平,不可僵硬。

  [楊式]四指併攏卷握,拇指扣壓在食指、中指的指骨上。拳中能容一食指。

  [陳式]以四指併攏卷屈,指尖貼於掌心,然後拇指卷屈,貼於食指與中指中節指骨上成拳形,不宜握得過緊。

  [吳式]四指自然捲屈,拇指扣於食指第二指節上,不可握的太緊,要有虛實的變化,基本與楊式同。

  [武式]一種做法是四指自然捲屈,拇指扣於食指第二指節上,同楊式。還有一種傳統做法是在前一種基礎上大拇指第一指節扣在食指的第一指節上,四指尖不觸掌心,掌心完全含空,稱做半握拳。

  [孫式]四指自然捲屈,拇指扣於食指第二指節上,並且大拇指夠中指第二指節,使拳面略呈螺旋麵,微微握緊,但是不可僵硬。中指尖頂掌心。
 

  太極拳的手型2、掌

  五指自然伸直、分開,掌心含空,虎口撐圓。

  [楊式]五指自然伸直微分,手指向掌心側微屈不伸直,指肚微向手背撐張,虎口撐圓,掌心內凹,形如荷葉狀。

  [陳式]大拇指指根向小指指根相合,大拇指尖後仰,並與食指分開,其餘四指微微分開自然伸直,指尖向後彎曲,五指相錯成螺旋型。

  [吳式]大拇指與食指分開,其餘四指微分開指尖向前,大拇指與食指分開虎口撐圓,其餘四指微分開的距離比楊式的小,指尖向前,四指與拇指似兩個部分。

  [武式]五指自然平均地分開,手指向掌心側微屈不完全伸直,大指與小指相對領氣,掌心內凹,有的練法要求拇指內扣。其伸展程度比楊式大,通常要求手指尖朝上。

  [孫式]五指自然分開,掌心內凹程度比武式小。

  太極拳的手型3、勾

  屈腕,五指自然內合,指尖捏攏。

  勾手又稱抓子,也有人叫鉤手、鉤子、吊手。徐致一將吳式的勾列人拳型中,他認為勾是在落掌後用手背近腕處擊人的一種拳法,應列人拳法中。也有人認為吳式、陳式勾型相同,先小指,依次將無名指、中指、食指卷屈,小指尖緊貼掌根,大拇指貼於食指梢節之上。楊式勾手是五指尖捏攏下垂。在陳式太極拳中,也有人勾尖領先伸出,腕關節不屈。孫式、武式無勾型。

  [楊式]五指第一指節自然捏攏,屈腕。掌心含空,五指不可用力。掌心可容一小球,勾頂和腕關節處無繃緊感。

  [陳式]五指指尖自然捏攏腕微伸。掌心含空呈圓形,其掌心空間比楊式大,五指不可用力。掌心可容一小球,勾頂和腕關節處無繃緊感。

  [吳式]拇指、食指、中指指尖自然捏攏,無名指、小指屈向掌心,屈腕。掌心含空但是中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