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太極拳的介紹

  太極拳以易宣之理,以藝演至精,非世知太極拳之淺薄。太極拳初以易感天下,昭至萬方,通於萬類,豈可以其拳藝諸式解耶?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一:

  班固言:“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

  夫太極之名,源之於易,易與天地準,垂玄立世,經緯縱橫,若以人身為用,其經脈復通,衡工天地,精均陰陽,此泛太極為用,操之為拳,豈可無內煉工於氣血精神焉,易與拳合,名之為與。藝呈天下其不經乎?盈注氣血,流之為脈,溝通陰陽,期之大道,是為用於先天。授之易象,參同大易。內合血脈經道,外以拳藝相合,操持為拳乃經化自古矣。當年右軍得白雲上人書訣,參天象而作書,內以黃庭法乳為之,外以武威參合。得文武一脈而後延之,創宗武當,泛於天下。書乃天垂之易象,“人爻為文”,經古而歲,至三豐祖師宣劍與書二藝合參。外有形跡以參神,內以陰陽而行經。遂而密發之丹道,其藝復之又精。宣切金真於武林,而宣丹道,法脈弘深,是以至道演至極,微乎?時以易分,法至精而貴移,道至微而呈玄。是以變法之全策,以延易象而已矣。故以太極為名,重玄普化,以盡太極拳是說。以道成醫,張介賓而作醫易,張紫陽作悟真,參同於道,劉熙載而作《藝概》,合之於道,宗之上聖。老子以五千言留世,魏伯陽以陰陽參爐火作《參同契》,三豐祖合之丹道、劍法、書訣於一注。中歷文真,呂祖作詞論道,留《靈寶》傳世,李太白遊三山五嶽,陸放翁騰劍刺虎,老悟黃庭,傅山黃庭宣之醫武諸賢法為,莫不以此易理法象而演藝至之,哲之以道。“神無方而道無窮”,與天地合至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上合無為以循象,下通諸藝而為真,斯術斯為哲焉!

  太極拳以易宣之理,以藝演至精,非世知太極拳之淺薄。太極拳初以易感天下,昭至萬方,通於萬類,豈可以其拳藝諸式解耶?夫太極拳者,以內宣血脈,而匯入與道合真之階段,是太極拳內宗之祕密。傳世過程中,一是少有人識,以長期不撓之精神操修持索之;二是非是宗風密傳,無師言宗以指路,雖經數十載操學亦不知門徑也。此二者是古今學藝之人留下客觀現實。今操筆為宗風篡文,當以其實為其實,留下根種以續法脈,故泛說俱真敘作反覆,實以讀做知其概較難,非是今人斯書未讀完結則有遍知天下之劣屬。真脈則需日盡歷歲,終始反覆操讀及之,可近宗風然也。太極拳法脈最初之修,當以循經注重專習***並非是專習循經而求身心頤健,當然也不排斥這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操修當以太極拳宗脈傳,經過反覆研習,達到一個新的階段之飛躍。易有陰陽,易之為象,而太極拳是以陰陽為首要的原則來貫徹始終之行功。易之陰陽是太極拳藝,諸學識諸理論指導的起源。易之爻象、卦象、四相八卦、奇偶、六十四卦源,三百八十四爻象,是太極拳由表及裡,循經內外,由髒象內景至肢骸武式之導源。易之六爻內外卦象,是以內脈經絡合真,參以武學有六合會力之學識,有六沖發放之原則。易之乾坤,化有陰陽諸爻衝合震盪,是以武演道,道與術合之為,內外競發之變化。一是武學以人我同象應敵克賊,二是內脈動應外象,內守丹則,外經玄學。易之河圖,洛書之數,與拳宗武學丹法之交宗,繁複中有定律,以先天后天成其局。易之坎離相推,是內脈升于丹道,坎離相推,坎離之用,抽坎添離之用。行功中心為令,腰為主宰之運化。易之河洛,與丹脈、劍法、武學,縱橫統之,生化萬千,莫知其終。易之圓道,是太極拳之初則會之於形骸運動。丹脈與三才運化,九轉大易之識曾是專修之體用。易之中和觀,拳家武法取中定功夫,丹法取守雌不雄之義。

 

  二:

  易之為拳藝,太極者應之。拳家在長期的操拳行功中,體會其循經內脈之流注。再經過陰陽消長之逐日逐時,應化四季的操演中領會體察其變化。值丹田真元充實之際,復會有內脈如江河溢流而興波的“一陽來潮”之感。丹家喻之為一陽升。拳家所謂丹田氣化,而期昭神明說。這種有實際質感的昇華,內脈之流如潮波湧出,縱橫湖澤,百川歸海,川流不息。這類感觸的行功,或因時間長短,或因丹法與體性之不同,都會對此帶來影響。丹家將這種內脈衝溢的內觸現象,升斂、昇華,使之生成“真慧”之珠。醫家也將此繪為聲色,同丹家一樣,以內脈潛行所說法。武學拳家因此而言之有“內家”。此際,以易參真,以“八卦相蕩”充之。《易·說卦》雲:“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萬物之所歸也;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故日成言乎艮。”“八卦相蕩”隨其內脈之太極運化,產生內脈,匯衝之縱橫,會因之而導致因氣脈更新,而在體態拳架姿勢上形成繼往開來的永珍更新。至此境裡,拳家將此喻之“神化”之境。丹家武學謂之“神遊之境”,喻其脈為“太乙循經”。並將這種充實飽滿的元氣,喻之“真元飽滿”,這種衝騰的力量,稱為“龍雷振動”,這種隱蘊體內的有質有素的動力,謂之“龍雷之火”。

  這種內載的力量,且需拳家盡數十春秋,復而有之。拳家的行功,經過寒來暑往的辛勤努力,積沙成塔,滴水成淵,這種“龍雷之火”燃起震動。真氣內流,內脈循之,可謂“東方震為雷”之動,會動出個日新月異的域境來。這種拳家因內脈衝合而出現的“神化”、“神遊”,才算是始識內家功夫第一步。這種大哉至哉之易,乃至大易太極拳才是內脈宗風之傳真。

  如此來體會拳家所涉獵之境象,“宇宙是無窮無盡的”。“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星,五行麗地……形精之動,猶根本與枝葉也”。如《內經·太始天元冊》中有語:“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姿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概鹹章。”“道生於無”,太極為拳先從內調開始,達到體態平準,再求生道於茲。則說先由“全形”的基本功開始,久之“內脈通真”而求“氣衝太乙”的龍雷,期之“神水來潮”,從而悟出太極武事之學。以此操持,以求證太極拳法真正的生命。

  詩云:

  太極為拳造玄通,先求內脈合天工。

  復有龍雷震天闕,始見瑞氣透穹宮。

  內徹縱橫環絡體,經通陰陽沖霄聲。

  茲之始演乾坤地,誰見武術有曾經。

  內脈周天循乾體,三十六勢甚分明。

  一度神風吹至此,一輪月魄照在空。

  千迴百轉操拳械,三番五次循金風。

  龍雷鐵甲衝月窟,蘊化太極始見工。

  “一陰一陽之謂道”。太極為拳以陰陽互為其根為原則,把握道的本體,演化著拳藝之始終。“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陰陽不測謂之神”“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太極拳藝則正是沿循其易之律而形成生命之結構。拳中之動因作,舉手投足,左顧右盼,前進後退,騰身躍步,展腰震足,手足所動之象,神光視注之態,龍虎動靜之形,都包含著內脈陰陽之交注、武技演化之神思神勇。其中內容繁複不可以以一二類括,內景之精微處關聯著臟腑氣化之關鍵,武法之通變機繫著陣局戳殺之諸般警訣,乃至轉入“龍雷火發”之時刻、階段,會產生哪些諸次之運化,都要認真重視,皆需作專題之討論。如:太極拳法脈之“以腰為軸”,“腰為第一主宰”諸說,在內景命門水火說中之先後天運化,同五臟六腑之氣化關係,十二經十五絡之內循,其與大易之內合參真。“神光所注”之處在行拳過程中之內景體驗與人身保健醫理說……“龍雷火發”後之行功,那些動作是循經導脈之反覆,那些動作是武法之精習,散手與原式之分別,內功操演與武技演化之分點,五行生剋之關係……太極法脈由循經諸式之專習為基礎,“龍雷火發”而轉入“新的境域”中之專持,以及返還太虛之樸素歸原的專修……

  乃至於“宗傳”法脈中之“醫武同源”說,與其留下來保健自我,通暢血脈,整骨舒筋,推宣內脈,宣澤臟腑……之醫用與武用的同一體,太極宗傳作為延宗之內密……《太極按摩內宣外施訣典》也會隨時間條件等客觀因素,寫出留給讀者參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