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對腹式深呼吸的要求

  腹式深呼吸有兩種:一種叫腹式順呼吸,一種叫腹式逆呼吸。順呼吸吸氣時胸部內含,小腹隆起呼氣時胸部擴張、小腹收斂;逆呼吸,吸氣時胸部擴張、小腹收斂,呼氣時,胸部內含、小腹隆起。為了配合太極拳動作的虛實,練拳時用腹式逆呼吸為佳。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一、增強拳架氣勢

  練“長拳”,不配合深呼吸,架子拉得再正,胸部總覺得硬巴巴,腰背部直闆闆的,身形不靈活。如略有動度,無非是前俯、後仰,反而成為“俯仰病”。惟有逐步結合腹式逆呼吸,才使胸腹、腰背練活,身形出現聲色。動作由實變虛時,吸氣、小腹收斂,胸腔擴大、胸肋開張;動作由虛變實時,呼氣、小腹外凸,胸部內含,胸肋下移,兩肩向前蜷合,身形出現滾滾翻動,肌肉層層摺疊,有一種渾圓、濃厚之感,這是練好“長拳”的精華。這種身形上的翻動,不是故意做作而來,而是經過身內的呼肌、吸肌的縮張,牽動橫膈上升下降,空氣的吐納,由內及外地帶動出來的,是適當地運用腹式逆呼吸而產生出來的自然生理現象。



 

  二、技擊實用

  人體的構造,自肩至臀部,以腰椎第三節為界,是上重下輕。在健身鍛鍊時,需要上輕下重、穩固下盤。通過腹式逆呼吸,可以調節、改變上重下輕的自然生理現象,促進下盤穩固。比如攬雀尾的按勢,由擠勢結束兩手帶回時,吸氣,虛勢,橫膈上升,小腹收斂,胸腔橫徑增大,胸肋外張,氣在胸部;按勢出去時,呼氣,實 勢,橫膈下降,氣沉丹田,小腹外凸,胸部內含,胸腔直徑加深,肋骨下移,背闊肌、胸大肌等肌肉下沉,兩肩下墜前蜷、命門後撐、大椎提起,使身形似弓形的“橋樑”,加強了底盤的力量,使前按之掌有了強有力的後盾,發勁按出就會相當得力。

  三、對深呼吸運動的要求

  深呼吸,是吸進慢、撥出快,就是同樣的氣量,也要吸進的時間長,撥出的時間短。因為,吸進之氣是由肺來容納的,而肺有自己的運動規律,它不能突然擴張,只有隨著空氣進入,徐徐擴大容積,增大空氣的容量,所以吸進要比撥出慢,這是自然現象,無需強求均勻。

  對深呼吸要求是:細、長、勻、深,不要粗聲粗氣,吸氣不要用力硬壓,要任其自然***硬壓會產生胸悶***。呼吸採用調息法,鼻吸鼻呼。雖然是吸慢呼快,但呼氣還得要細、長、勻,不可一吐而出,與動作失調。動作要快慢相間、剛柔相濟、往復有摺疊;呼吸也有摺疊,並要帶動肌肉有摺疊。深呼吸練到一定階段腹內會咕咕嚕嚕發聲,這是腹內鬆靜騰氣的好現象,不必起疑。

  四、一動無有不動

  一般的見解是,只要腰一動,就帶動了四肢運轉的外形之動,這樣的理解是不夠全面的。

  其實質是“一動無有不動”指的是全身上下、內外都要讓它們動起來。即主要靠腹式逆呼吸來帶動。意念一動,體內的呼肌、吸肌接受了意念的支配,進行縮、張活動,胸腔橫膈膜上升下降,鼻孔把空氣吸入撥出,體內十二臟腑上移下降,胸肋上下移動,胸部一含一張,腹部一凹一凸,椎柱立弧滾動***微小動度***,四肢繞纏塊骨頭,不執行,全身上下內外206塊骨頭不同程度地全面活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外動,意、氣、形三者融貫,來達到一動無有不動的細緻練法。此乃是練拳中的精華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