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練習的心得

  對於洪拳這門拳術感受甚深,其招式招招不離技擊,拳勢剛勇猛烈,有長橋大馬的大開大合,有短橋窄馬的貼身攻防,但是為什麼現在的武術被人認為是花拳秀腿,因為現在的人都吃不了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還有體校的隨意修改,編成表演形式的套路,沒有好的條件去學,也有沒時間的,更有學了不會活用,不後熟練,等等一切情況。練馬步我站不久,但是橋手我自以為練的不錯,去年急於求成,把骨膜給傷了,等了半年才好。

  天天練拳,我本身是學五祖的,在於練功的時候我領悟了許多。師傅教的很粗糙,可是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這話說的不錯。

  經過自己的演練,慢慢的橋手技手好多了,對於套路的領悟也有小成,能夠正確的吞吐,能夠拆招能用,由於平時的用心和堅持練功,所以很熟練,能在別人進攻的第一時間反映並用招與正確發力。

  在一次次急於求成的失敗中,我領悟到,功力是日積月累的,沒有捷徑,只有領悟。自己的拳架也會有自己的特色,俗話說合拳各法,各馬各扎,各廟各菩薩,師傅一個,不同玩法。


  我知道了雖然練拳非常注重練功,但是最重要的是心和意,在於武術的領悟與哲學,有人說那是內家拳虛偽的東西,但是你錯了,千拳歸一路,中華武術就是源於哲學。

  無招勝有招,不戰而勝這些都是源於一顆平常心和內斂,就像莊子的庖丁解牛和呆若木雞,必須內外兼修,方能達到武學最高境界。要想學打人,必須學捱打,必須要被打過,才知道什麼是個度。才有一個過程。

  洪拳以龍、虎、獅、豹、蛇、鶴、象、馬、猴、虎的象形與特性結合武術技法創編而成。有單形拳術,如龍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術,如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風格特點是: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勢烈,硬橋硬馬,剛勁有力,以氣催力,以聲助威。

  湖北洪門拳勁剛勢猛,故有“洪門一頭牛,打死不回頭”之說。四川洪門拳還有南北兩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氣、力、聲的高度統一,主張以力服人,以威取勝,硬打直上,勁透過身,剛勁有力;北派拳勢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馬,扁側進擊,閃展靈活,發勁含蓄,拳勢威猛,剛勁有力。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龍拳、虎拳、豹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鶴拳、蛇拳、彪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鐵線拳、闖少林拳、鐵功三線拳、疊掌、洪門拳、青龍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

  洪拳主要器械套路有

  單頭棍、雙頭根、鐵包金棍、七點半棍、十點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槍頭棍、海底藏針棍、十七連槍棍、十八連棍、平西棍、飛龍棍、橋樑棍、中欄棍、洪家伏虎凳、青龍刀、洪家二龍刀、大斬四門刀、關刀、大刀、雙龍拐、洪家雙刀、雪花蓋項雙刀等。主要對練套路有:十二連拳、六合棍對練、棒對練、棒對凳等。

  洪拳要求身正步穩,下盤沉實。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鶴頂手等。手法中有沉橋、圈橋、封橋、衝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馬為主.還有三角馬、子午馬,吊馬和熙城步等。

  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斂臀、沉肩、垂肘、沉橋坐步。發力時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轉腰,先蓄後發,猛力出擊。有時還因勢發聲,以聲助威。

  鐵線拳為洪拳的內功拳術,乃洪熙官得自少林寺的祕傳武功,動作大開大合、長橋大馬。特色在於以身調氣、以氣催力。以開合吞吐,配合十二橋手訣,剛柔互用,再加上五臟六腑的調息鍛練,使達到“內練一口氣”的效果。另有一派的說法,指鐵線拳為廣東十虎之一的鐵橋三所傳。乃屬短橋窄馬近身貼戰的武術,特色為以喜、怒、哀、樂調五臟六腑,可達健身、強身的效果。

  虎鶴雙形傳說乃洪熙官與方詠春武術交流後所創的一套武藝。主要取自虎之威猛與鶴之輕巧靈敏,達到“虎鶴合一、天下無敵”的功用。大致而言,本套路的特色為洪拳橋手、步法、身法的綜合變化,再加上虎形拳的剛猛及鶴形拳的巧勁,使之成為一套實用、多變化的高階套路。

  此三套拳術之所以稱三寶,主要原因乃工字伏虎重根基,可扎橋手、橋馬及內功基礎,尤其它的手法及橋馬、勁法可奠定學習其它洪拳的根基,所以一般都把它作為母形拳,所以稱為洪拳的代表套路;鐵線拳主扎內功,乃洪拳名言“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實踐套路,故稱為洪拳至寶;虎鶴雙形則為洪拳之表演及應用套路,故三者有互補互用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