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太極拳疏通經絡健身法

  太極拳原本是武功和健身並重的,但從陳家溝傳出以後,其養生健身之法一直被忽視,儘管後來孫祿堂氏明確提出“拳與道和”,這本是太極拳養生健身之法的一大發展,但並未被廣大普通習練者真正理解。太極拳的健身之法有待挖掘。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一、太極拳傳播中健身之法被忽視或淡化

  太極拳從陳家溝傳出,是以武功為世人所矚目的。第一個把太極拳從陳家溝傳出的是楊祿禪,他由別人介紹到北京王府教拳,獲“楊無敵”得美譽。第二個把陳氏太極拳傳入北京者,是陳發科,北京乃“藏龍臥虎之地”,他如果不是武術高手,在北京也站不住腳。由於歷史的原因,傳播太極拳的歷代名家,史料對他們的記載,大都只談傳授其武功,而其養生健身的一面則被忽視或淡化甚至丟棄。

  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太極拳得到廣泛普及,廣大群眾習練太極拳的熱情空前高漲,雖然這些習練者的習練目標大多數是為了養生健身,但毋庸諱言,有許多追求健身而練拳的群眾,由於練習標準與目的的失誤,造成傷腿傷腰者很多。多數健身者花費巨大精力,堅持幾年、十幾年習練太極拳,其收益僅停留在活動肢體的膚淺層面上,與其花費的精力不符。事實表明,挖掘太極拳原有的養生健身之法,以滿足廣大基層群眾養生健身之需,實為太極拳界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

  現在市場上多得不計其數的太極拳表演的錄影光碟,都只追求太極拳的形式美,不僅丟棄了其健身之道,也丟棄了其武功,是對太極拳原本功能的異化,應該稱其為“太極拳美化表演術”。因此導致多數練太極拳者,不知有疏通經絡健身法。

  下文以“通背”這個拳勢為例,說明疏通經絡健身法有待挖掘。當代流傳的陳、楊、武、吳、孫五派太極拳,都保留著“通背”之名,但今日之名稱各異,練法也不同,特別是都未充分闡明疏通任督二脈之法。陳氏之“閃通背”之名,傳播至今未變,但在傳播中人們多關注其“閃”字所描繪的氣勢,關注其制敵之法,無人關注陳鑫曾詳細說明的疏通任督二脈之法:楊氏和吳氏都改名為“扇通背”,但今日之傳人,所見者大多隻知此“扇”字是描繪其架勢的形式,而不再有人談通任督二脈之法;武氏將“通”字去掉一筆改名為“三甬背”,並設計出其獨有的三個“通背”拳勢,從中可見武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深明陳鑫的“督脈上下來回三過其背”之意,可惜他沒像陳鑫那樣說明通任督之法:孫祿堂在他所創始的孫氏太極拳中,把武氏的“三甬背”正名為“三通背”,並把武氏的“按式”、“青龍出水”、“翻身”等三個拳勢歸入“三通背”,同時又把他自己獨創的三個拳勢亦歸入“三通背”,其“三通背”之“三”字,不是計其數,而是沿用其名,可見孫氏何等重視督脈來回多次“通背”之作用。但可惜難見今日之孫氏拳傳人,明確道出內中奧妙。

  我們先祖發現了經絡,並指明:“經絡暢通,百病不生”。中醫用鍼灸、刮痧等方法疏通經絡以治療疾病;道家用意念導引練“周天功”疏通經絡以求長生;太極拳用意念加動作導引練“周天功”疏通經絡以健身,此功法正有待挖掘。

  三、太極拳原本武功和健身並重

  太極拳原本是武功和健身並重的。這可由陳鑫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說》得以證明,該書寫於1908至1919年***第一次出版是l933年***。書的前半部分可謂基礎理論,它講述了無極、太極、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等,這些基礎理論與太極拳緊密配合,以易理說拳理。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還講了人體十二正經和任督二脈及其上穴位,書中的多篇論文中有一篇《任脈督脈論》,此論是道家的“周天功”,即通過疏通任督二脈***小週天***進而疏通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大周天***之論,功久後則“練之一刻則一刻周天……練之終身則終身周天”,形成了完整的太極拳疏通經絡以健身的理論和方法。

  《陳氏太極拳圖說》這本書的後半部分,是一式一式地詳解陳氏太極拳,把前面的基礎理論分解在每一拳勢之中。在詳解《閃通背》這一拳勢時,列舉了中氣通過任督二脈上的各重要穴位,並講了導引任督二脈順逆執行三圈“以通背一勢,而督脈上下來回三過其背”。縱觀《陳氏太極拳圖說》,無論從全書整體而論,還是從它所講的單個拳勢而言,都可見陳氏太極拳原本是武功和健身並重的。

  四、“拳與道合”與“周天功”

  由陳鑫的《任脈督脈論》、《閃通背》到孫祿堂的***三通背》和“拳與道合”之說,可見兩位大師不僅都精通太極拳,也都精通道學,不謀而合。

  拳與道合就是練拳與修道高度結合,它比《任脈督脈論》中所講的周天功更上一層樓,周天功是道家功法的基本功,僅是拳與道合的冰山一角。

  孫氏太極拳的進階步驟與丹道修煉進階步驟相同,拳與道合是孫氏太極拳的最高境界,但是這些都是形而上之學,很難在廣大基層群眾中全面推廣,而練拳的同時用意念加肢體動作來導引疏通經絡,則有形有象,容易在廣大基層群眾中推廣。挖掘太極拳有效的健身之術,又能在廣大基層練拳群眾中推廣,這是極有價值的工作。

  經過多年練拳和教拳的體悟與驗證,筆者認為,孫氏太極拳疏通經絡之法的門徑在“開合手”,孫氏太極拳傳統套路97式中競有開合手13對,即26式,佔總式數的四分之一還多,這不僅僅是銜接之法,更有其極重要的價值,它是練周天功的入手之法。其餘每個拳勢都既是武功的母勢,也是周天功之母勢。

  練開合手同時練周天功具體操作如下:

  開手時胸開背合,同時吸氣、提肛、丹田內收、命門後撐、腰向下沉塌、豎頸頂頭;合手時胸合背開,舌頂上顎、同時呼氣、放鬆所提之肛和頂頭及豎頸、鬆回命門和丹田,如果口內生津要吞嚥。

  如上操作,功久自然有內氣由丹田出發下行繞過會陰,過長強、命門、經頸、過頂、前下達人中,走完督脈:再由舌尖接通過“鵲橋”經廉泉沿任脈而下回丹田,這就是練一次開合手,疏通一次任督二脈,道家稱此為小週天,開合手就是拳與道合的入手之法。恰與陳鑫的《閃通背***之法相合。

  由於督脈是諸陽脈之總督,任脈是諸陰脈之海,所以疏通任督二脈是疏通周身經絡的提綱挈領之法。切記,萬不可用意導氣,功久氣足時,自然沿任督二脈週轉。功再久,特別是熟練孫氏太極拳的“九要”之“起鑽落翻”將很快形成大周天。功至此,則一運一週天,練之終身則終身周天。

  根據上述理論和方法,筆者提煉出簡便易行***只四個拳勢***的“太極拳疏通經絡健身功法”,天天練之必有大益。日後有機會,願將此法獻給廣大練太極拳的朋友,在練太極拳的同時疏通經絡,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