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大學經典教案有創意的

  《大學》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國學經典,影響深遠而廣泛,對於《大學》的學習,制定好教案具有很大幫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典《大學》教案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學經典《大學》教案篇一

  大學》教案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瞭解“三綱”“八目”基本知識,

  2、 瞭解《大學》中體現的儒家思想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二*** 能力目標

  1、 理解《大學》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理解《大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義

  3、 理解《大學》中經典名句的含義,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1、 分析 “八目”的基本含義

  2、 分析《大學》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 理解“八目”對中國文化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2、 理解《大學》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古詩文的內涵,陶冶情操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內容、考試、要求由教師講解,分析內容和手法採取提問和講授相結合辦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大學

  1、導語:大學生涯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時間段之一。在我國古代,有一部經典著作與這一學習、生活階段同名,這就是作為四書之一的《大學》。

  2、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關於“國學”這一單元的基礎知識。什麼是國學?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同時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等等。按照劃分方法的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學科分: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

  思想分: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

  《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因此,就國學的內容而言,占主導地位的應是儒家的著作和學說,尤其是經典著作“四書五經”

  3、國學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儒家經典。儒家文化在封建時代居於主導地位。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

  以歷史經驗為鑑而資治:多取《尚書》《春秋》三傳

  制典修儀多取:三禮——《儀禮》、《周禮》、 《禮記》

  道德教化多取:《論語》、《孟子》、《孝經》

  哲學構思多取:《周易》、《大學》、《中庸》

  儒家經典最初 “六經” ,“樂*** 樂經***”戰國末亡佚。

  漢朝:五經。漢朝時,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立於學官。

  南宋:十三經正式形成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3、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大學》這篇文章。

  《大學》來源:

  “四書”中的《大學》和《中庸》原來分別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章,《小戴禮記》也即“十三經”中的《禮記》。

  在唐代,韓愈等人從維護儒家的所謂“道統”出發,十分推崇這兩篇文章,把它和《論語》、《孟子》相提並論。到了宋代,程顥、程頤更是竭力推崇這兩篇文章。

  南宋的朱熹繼承了二程的思想,也竭力推崇《大學》和《中庸》。

  在二程和朱熹看來,《大學》和《中庸》,一個是“初學入德之門”,一個是“孔門傳授心法”,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所以把它們從《禮記》一書中提取出來,作為單行本刊印,並且和《論語》、《孟子》並列在一起稱為“四書”。在經歷宋、元以後,《大學》就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論的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4、《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禮記》的核心內容就是講“禮”:

  禮,是維護古代道德規範的重要工具。禮,儒家學說中核心部分。

  《禮記.曲禮》開宗明義:“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li***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dao***祠祭祀***si***,供給鬼神,非禮不成不莊。”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關門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相傳戴德選編其中八十五篇,稱為《大戴禮記》;戴聖選編其中四十九篇,稱為《小戴禮記》。東漢後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專稱《禮記》而且和《周禮》、《儀禮》合稱“三禮”,鄭玄作了注,於是地位上升為經。

  5、《大學》的作者

  《大學》作者,漢唐諸儒無說。朱熹整理《大學》時,將其分為“經”一章***“經”是基本的觀點***,“傳”十章***“傳”則是對“經”的解釋、闡述***。 朱熹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20世紀30年代初期許多學者認為是秦漢之際儒者所作。張岱年說:“《大學》強調‘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所謂家指大夫之家,不是一般家庭之家。這裡反映的是諸侯紛爭、大夫專權的局面,這是戰國時期的情況,不是秦漢時期的情況。所以,從這點看,《大學》應是戰國時期儒家的著作。”***《中國哲學史史料學》第83頁***

  6、“大學”的定義

  “大學”一詞包含2種意思:

  ***1***指成人所受的教育,與“小學”相對而得名。古代把童子所接受的啟蒙教育稱為“小學”,而把成人所受的高等教育稱為“大學”。

  ***2***大人之學。“大人”與“小人”相對而言,“大人”指貴族,“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小人則沒有。

  上述三種意思,第一種最接近《大學》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採用。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7、《大學》講解

  《大學》全書的文字結構,我們歸納為兩大部分:

  ***1***"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2***“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修為過程。

  8、播放錄音,學生齊讀

  9、《大學》裡所講的“三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明明德”。程頤說:“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者也;但為氣稟所拘,人慾所蔽,則有時而昏;然其本體之明,則有嘗息者,故學者當因其所發而遂明之,以復其初也。”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其次,“親民”。程頤:“親,當作新。”朱熹:“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字‘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汙也。”王陽明:“親民,親近民眾”。即:“本其一體之仁心,以感化民眾、革新國家與社會。”***蔣介石***親民是在明曉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後,幫助自己及他人去除汙染心靈的東西,使他們同樣能夠達到與自己同樣心靈純潔的境界。

  最後,止於至善。朱熹:“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意;至善,則事理當然之極也。言明明德、新民,皆當止於至善之地而不遷也,蓋必其有以盡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之慾之私也。” 蔣介石認為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精益求精”、“以求至乎其極的意思”;一種是“擇善固執”、“止其所止”的意思。

  10、“八目”是什麼呢?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先來看格物。“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朱熹注***格物就是窮究事物之理。例如《易·乾》象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就是格“天”,認為天的根本就是“行健”——按照客觀規律自覺地執行;再如《易·坤》象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同一個道理。

  致知。“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大學》傳***同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及“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致知的結果就是通過認識天,我們總結出這樣一種知識與認識:即我們要像天、地學習,得出君子應該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認識並自覺地去遵守它、踐行它。

  誠意。“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朱熹《大學》傳***誠意要求我們要真誠,要自覺地遵循我們天生的“善”。最終要的一種能力便是要“慎獨”。

  正心。“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大學》傳***正心即端正我們的思想,不要被外在的物慾所幹擾。

  修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是八目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它是從個人走向國家社會的根本要求。沒有修身,便沒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後三目!

  齊家。家國天下是古人的基本觀點,有家才有國。齊家是治國的基礎要求。

  治國。治國即治理國家。

  平天下。即天下太平。

  11、《大學》提出的教育觀點:

  《大學》重在闡述教育綱領,其著眼點為教育與國家政治、社會的關係。提出了著名的“三綱領”,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以道德認識***格物、致知***為起點,以克服偏私情感,樹立道德信念***誠意、正心***為根本要求,以“治國、平天下”為實踐目標。核心論點是:治人以修身為本,修身以慎獨為先。***慎獨: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 ***

  12、小結:

  朱熹所謂“三綱”,是指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謂“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條目工夫,也是儒學為我們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儒家的全部學說都是循著“三綱八目”展開。

  13、思考與練習

  ***1***《大學》中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現代社會有何意義?有何侷限?

  ***2***結合課文,分析古代大學和現代大學職能的異同。

  ***3***我們怎樣借鑑大學之道,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國學經典《大學》教案篇二

  《大學》

  第一章

  南京市五老村小學章爽爽

  一、 教學內容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二、 教學目標

  1. 引領學生誦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理解基本意思。

  2. 通過誦讀,讓學生初步瞭解《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的道德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3. 感受中華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賞中華文化的語言美。

  三、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主動理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中相應的語句的意思,理解其中一些字詞的意思。

  2. 通過誦讀和講解,體會“修身養性”的重要性,明白每個人都應擁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應讓自己的道德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樣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四、 課時安排

  1課時

  五、 教學過程

  1. 簡介《大學》

  ***1*** 導語:《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 《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註》時,便成了“四書”之一。那你瞭解《大學》多少呢?誰來說說看。學生交流彙報。

  ***2*** 概括學生蒐集的資料,補充簡單介紹《大學》的編排,分為“經”和“傳”兩個部分,其中“經”一章,是孔子的原話,由孔子的學生曾子記錄;“傳”十章,是曾子對“經”的理解和闡述,由曾子的學生記錄。

  2. 初讀感悟

  ***1*** 出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2*** 自己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由讀***

  ***3*** 讀給你的同桌聽聽吧。***同桌互讀***

  ***4*** 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讀***

  ***5*** 讀得可真好,那麼這些句子表達的意思你知道嗎?默讀原文,看註釋或查字典理解字詞,有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道:主旨。

  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是發揚、弘揚的意思。後一個“明”作形容詞,是光明正大的意思。

  親民:親,通“新”,革新、自新。親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得:收穫。

  ***6*** 知道了這些字詞的意思,那麼你能連起來說說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小組合作,談談你對“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的理解。小組彙報。

  ***7*** 學生交流反饋:《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革除自身的舊習,在於使人的道德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心靜不亂;心靜不亂才能夠心神***;心神***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每樣東西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和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程式,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8*** 同桌合作,一人讀原文,一人說意思。

  ***9*** 理解了原文的意思,現在請你再讀一讀,能讀出感情嗎?生自由讀。誰願意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誦讀水平?指名讀,全班齊讀。

  3. 誦讀競賽

  看大家誦讀的興致那麼高,下面我們就來做做遊戲,看誰記得又快又準?

  ***1*** 同桌自由練習背誦,彙報。哪對同桌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的練習成果?評選出“最佳合作獎”。

  ***2*** 老師想聽聽對於這段經典,我們班是男生讀得好呢還是女生讀得好呢?

  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3*** 看樣子,大家已經熟記於心了,那我們來做接龍遊戲。老師帶頭,知道的同學舉手搶答。

  ***4*** 開小火車背誦。

  4. 經典故事

  你用明亮的眼睛看著世界,世界是明亮的;你用美好的眼睛看著世界,世界是美好的。《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修身”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

  《大學》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則,待人處事要心平氣和。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於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己及人的過程。你看,曾參對他的兒子這樣說——

  讀“經典故事”《“宗聖”曾子》

  七嘴八舌話感想:

  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和大家分享嗎?

  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後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麼,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

  4. 經典拓展

  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練習。

  5. 國學點睛

  這是《小學國學經典教育讀本》的一個很好的欄目設計,可以讓孩子熟讀、瞭解,增加孩子的國學知識,提高國學學習的興趣。

  國學經典《大學》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會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2、會說:理解課文,說一說從中受到的啟迪和教育。

  3、會背:熟讀成誦,積累內化名言佳句。

  4、會用:能結合具體的語境恰當地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

  讀文、背文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匯入課題

  同學們,國學第二課《修身為本》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意思就是從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身”當做根本。***板書“修身”***修身的意思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修身是中國人的古訓,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修身呢?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就是以“修身”為核心,反映了古人對修身的各項要求。今天,我們首先學習修身的第一個要求,第三課《誠意》。***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我會讀

  什麼是“誠意”,怎麼才能做到誠意呢?我們開始學習之旅的第一站——“我會讀”***出示課件***

  1.錄音領讀,正音示範

  開啟書第11頁,請同學們先跟著錄音來讀,注意聽清每一個字的讀音以及句中的停頓。***播放錄音***

  2.小組練讀,讀通讀順

  接下來我們小組合作練讀,比一比,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合作要求:自由練讀——組長領讀——自願領讀——三人對讀——小組齊讀***小組自由練習讀***

  效果檢測:

  ***1***讀句子:***讀得真認真,現在老師考考你們,看能不能把課文中比較難讀的句子讀正確。***

  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指名小組,這三個多音字“惡惡”“好好”以及通假字“謙”你讀得很準確,獎勵你們做小老師領著大家讀這句話。***

  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指名小組。***

  富潤身,德潤屋,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男女生***

  ***2***讀課文:***難讀的句子讀好了,讀課文肯定就沒有困難了,哪個小組來讀給大家聽?***

  指名小組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和讀。***

  齊讀課文:***下面我們齊讀課文。讀後評價:字正腔圓,自然流暢。***

  3.變式朗讀,激發興趣

  如果老師給課文變個模樣,你們還有能力讀好嗎?古人寫文章是豎著排列,而且沒有標點符號,要靠讀書人自己的理解來斷句,難度很大哦!***出示沒有標點課文***先自己練一練。

  效果檢測:指名三個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輕聲和讀。***看來用古人的方式讀書對你們來說也沒有困難***

  4.配樂朗讀,讀出韻味

  如果配上音樂,我們就更能讀出文言文的感覺和韻味。

  老師範讀、練讀、指名讀。***有節奏有韻味,讀古文就是這種味道***

  二、我會說

  現在大家已經把課文讀得有滋有味了,我們知道誠意是修身的第一個要求,那麼什麼是“誠意”?怎麼做到“誠意”呢?讓我們進入學習之旅的第二站——“我會說”,說一說你對課文的理解。

  1.默讀理解

  請你默讀課文,運用“註釋搬家”和“文譯對照”的方法試著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

  2.文譯對讀

  現在你能找到和原文相對應的譯文嗎?前後兩人合作,一人讀原文,一人讀譯文,第一段你讀原文,你讀譯文,第二段交換角色,明白嗎?

  效果檢測:

  老師讀一句原文,看誰能迅速找出相對應的譯文。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惡惡臭***第一個惡是什麼意思?惡臭的意思呢?臭是多音字,一個讀音是chou,意思是氣味難聞,另一個讀音就是xiu,意思是所有氣味的總稱。***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現在也說是“心寬體胖”,意思是一個人心胸開闊了,心情舒暢了,外貌就顯得很從容很安詳。***

  ***評價:學得認真,找得準確。***

  3.自我感悟

  譯文對原文的每一句話做了詳細的解釋,這種解釋有的很深奧,你不一定全都讀得懂,老師有時候都得好好琢磨。我們完全可以在譯文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什麼是“誠意”?

  課文第一段告訴了我們什麼是誠意,他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就是不欺騙別人,也不欺騙自己,也就是不自欺欺人。

  你是怎麼理解誠意的呢?***我們不妨給誠來組組詞:真誠 誠實 忠誠 誠信……學生自由談,可以結合《中彩那天》和《萬年牢》。***

  是啊,意念真誠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一些好的行為應該是發自內心自覺自願的,不管有人監督沒人監督,我們都會按照正確的做法去做。這就是“君子必慎其獨也”***板書:君子慎獨。做到到誠意,就要慎獨,現在人們常把君子慎獨常作為一個四字詞語來使用***

  前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不做壞事,這就叫慎獨。

  能夠管得住自己的內心也叫慎獨,君子慎獨了,就能“心廣體胖”。君子慎獨的故事有好多呢:課文日積月累中介紹的元朝著名學者許衡和清朝的葉存仁都是慎獨的楷模。

  不畏人知畏己知 清朝雍正年間,葉存仁先後在很多地方做官,歷時三十餘載。一次,在他離任時,僚屬們派船送行,然而船隻遲遲不啟程,直到明月高掛才見划來一葉小舟。原來是僚屬為他送來臨別饋贈,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來。他們以為葉存仁平時不收受禮物,是怕別人知曉惹出麻煩,而此刻夜深人靜,四周無人,肯定會收下。葉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興寫詩一首: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隨後將禮物完璧歸趙了。

  許衡和葉存仁都做到了慎獨,所以他們都是君子。

  三、我會背

  古人的這些諄諄教誨能夠流傳至今,是值得我們反覆去讀,印在腦子裡的。讓我們接著走進學習之旅的第三站——“我會背”

  1、自由練背

  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裡把這篇課文記在腦海裡,成為我們班的星級“誦讀之星”。

  2、效果檢測

  ***1***梯級背誦一:“三星級誦讀明星”***星級誦讀第一關,如果你能看著提示把課文背下來,你就是三星級誦讀之星。***

  所謂誠其意者:*** ***,如惡惡臭,*** ***,此之謂自謙,故*** ***!”

  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 ***,掩其不善,*** ***。人之視己,如見*** ***,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 ***。故*** ***。”

  曾子曰:“十目所視,*** ***其嚴乎!。”富潤屋,*** ***,心廣體龐,故*** ***。

  ***2***梯級背誦二:“四星級誦讀明星”***星級誦讀第二關,如果你看著提示能背誦課文,你就是四星級誦讀明星。***

  所謂誠其意者:*** ***,*** ***,*** ***,此之謂自謙,故*** ***!”

  小人閒居為不善,*** ***,*** ***,掩其不善,*** ***。人之視己,如見*** ***,*** ***。此謂*** ***,*** ***。故*** ***。”

  曾子曰:“*** ***,*** ***其嚴乎!。”富潤屋,*** ***,*** ***,故*** ***。

  ***3***梯級背誦三:“五星級誦讀明星”***星級誦讀最後一關,如果這樣你還能背,你就是五星級誦讀明星啦!***

  所謂誠其意者:

  小人閒居為不善:

  曾子曰:

  四、我會用

  這些經典名句現在儲存到了你的腦海,就變成了你自己的財富。需要的時候,你就可以隨時取出來運用。學習之旅第四站——“我會用”。請閱讀下面的場景,你會把今天學到的課文中的句子用在裡面嗎?

  場景一:放學回到家,看到爸爸媽媽給我留的紙條,說是去奶奶家,讓我一個人先做作業。我像往常一樣認認真真把作業寫完才看電視。爸爸媽媽回來誇獎我作業寫得規範美觀,我說“ ”

  場景二:爸爸開車帶我公園,在經過一個路口時是紅燈,爸爸看路口沒有攝像頭,就想闖過去,我說:“大學中有句話叫 你一定要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大學,聆聽了經典,明白修身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誠意,要做到意念真誠,就要慎獨,但願我們都能慎獨,都能成為心廣體胖的君子。


看了國學經典《大學》教案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