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名句作文素材

  淵博的學識來自不斷的積累,從容的智慧來自日常的培養。這些簡練的國學名句言近而意遠,滴水藏海地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國學經典名句,每天讓孩子學一點,日積月累,學到的東西就多了,加上平時要多練習,到了寫作文不再是語句平淡。

  

  1.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遊山西村》

  2.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3.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5.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6.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7.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8.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

  9.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10.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1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12.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13.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14.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5.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唐·李商隱《錦瑟》

  16.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戀花》

  17.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8.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宋·陸游

  19.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宋·蘇軾《水調歌頭》

  20.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21.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22.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唐·李賀《南國》

  23.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24.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2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26.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

  27.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元行衝傳

  28.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僧雲覽

  29.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30.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31.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3.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

  34.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35.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元稹《離思》

  36.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37.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38.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39.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40.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游《病起書懷》

  國學經典名句精篇

  1、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弟子規》

  【譯文】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

  2、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現能 《弟子規》

  【譯文】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份 下稱家 《弟子規》

  【譯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是持家之道。

  4、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弟子規》

  【譯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5、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弟子規》

  【譯文】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

  6、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眥 《弟子規》

  【譯文】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如果別人有能力,不能輕視,更不能妒忌。

  7、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弟子規》

  【譯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8、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且不斷溫習與實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譯文】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為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並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

  10、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譯文】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11、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策》

  【譯文】指在一個陷阱的環境裡,不要過於與對手爭強好勝,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敵人。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文】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謙遜虛心會得到好處。

  13、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罕》

  【譯文】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14、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譯文】沒有圓規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圓”或“方”的形狀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15、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子》

  【譯文】不停地刻,金塊和石頭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恆,再多的困難也能克服。

  1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

  【譯文】青,從藍草中取得,顏色卻比藍更深,比喻後生晚輩通過學習和積累,學習超過前輩。

  17、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後漢書》

  【譯文】真誠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堅如金石的東西,也要被開啟。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譯文】靠著硃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19、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晉書》

  【譯文】從竹管的小孔裡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0、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禮記》

  意思:心不在那裡,看什麼也看不見,聽什麼也聽不到,吃什麼也吃不出滋味。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