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時脫鉤跑魚如何處理

  大家應該都有遇見跑魚的情況,大家知道跑魚的原因是什麼嗎?應該如何處理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釣魚時脫鉤跑魚的處理方法

  第一是漁具

  漁具方面的原因就比較多了,首先是釣竿,釣竿的調性選擇不當往往會造成斷線跑魚,使用過硬的釣竿,提竿時力量會集中在線上,增加使其不堪重負而斷線。竿的調性太軟,雖然不容易跑魚,但是會消耗太長時間遛魚。對策是,先了解魚情,因魚配竿,釣小魚選用調性偏軟的釣竿;釣大魚選用調性偏硬的釣竿;混養塘選用中硬調性的釣竿。

  第二是魚線

  魚線使用不當也會造成脫鉤跑魚,細線隱蔽性好,中魚機會多,但碰上大魚容易拉斷;用粗線隱蔽性差,中魚機會少,但是相對有保證。對策是:因魚配線,釣草魚、青魚之類的大魚可用粗線;釣小魚用細線;在有大魚的條件下可配漁線輪,這樣仍舊可以釣大魚。對線的外表也有講究,發黃、發灰、線體上混濁不透明,拿在手上有一種澀澀感覺的線要一律淘汰。

  第三是魚鉤

  魚鉤的號數的大小,鉤尖的銳鈍,鉤條的堅韌程度都是造成跑魚的原因,小鉤碰上大魚,掛上嘴邊一點就很難對付;大鉤碰上小魚,鉤不住也會跑。對策是:根據釣場***如水庫、黑坑、野池塘***內主要的物件魚,選擇大小魚兼顧的鉤,用人工來測試檢查魚鉤的強度韌性和鉤尖的銳鈍。先仔細看看鉤彎、鉤柄是否粗細一致,如果鉤光滑圓整,有無疵點拉力較大則可以考慮使用。

  第四是釣魚技巧

  很多釣友在看到漂一沉便狠提、向後猛甩,一旦遇到大魚,就會斷線斷鉤,甚至容易斷竿。正確的提竿是提竿再重魚線不能騰空,提竿再輕,倒鉤必須入肉。正確的握竿位置應該是穩握竿尾把手部位,同時儘量抬起竿身、豎起魚竿保持竿、線不小於45度角,使竿體發揮彈性張力作用,以牽制的方式溜魚,這樣不僅釣具無恙,而且更可大大提高上大魚的成功率。

  釣魚溜魚的四點技巧

  1、不能直接把魚提上來的,這樣很容易把線拉斷或者杆子拉斷,可以試著斜拉,左右方向,然後慢慢把魚提至接近水面,魚能打出水花剛好,然後讓魚不斷的翻騰,這樣既可以讓魚吃鉤更深,還能消耗魚的體力,大概5-10分鐘後,魚就不折騰了。然後慢慢往岸邊脫,在就是下網撈魚。

  2、勤換子線。這點不能懶。感覺線受了重創或者,經歷了較大的拉力後,立即換掉。不要存在僥倖心理。寧可下杆前多花十分鐘,也不願上魚後擔心吊膽。這樣可以使你遛魚信心大增。失手繩也是好辦法。手杆加上較長的點失手繩。這樣可以增加一定的保險系統。特別是在拉到鯉魚後,確實繃不住的時候。扔杆子,拉失手繩還是很有用的喲。注意拴鉤和綁連線環的方法,好的方法可以增加一定的結拉力。

  3、釣大魚我不贊成用釣性很強烈的超硬硬或者極硬魚竿,這樣對線組要求就要很高很組大家知道大魚比起小魚來更加狡猾不利於垂釣。再者心理上有了打鉤粗線硬竿的支撐認為可以強拉硬拽的時候其實更容易跑魚,釣魚是以技術為主導的享受的是過程,如果只依靠裝備的強度而忽略了溜魚的技巧我想既沒有享受的感覺也得不到技術的提升。溜魚的時候該讓就讓當控則控萬萬不可強拉硬拽,如果那樣的話即使再組裝的裝置也有斷線跑魚的時候。

  4、我個人認為如果釣大魚的個體不是特別大。大魚掙扎力度體力不是很充沛的季節,不是盛夏或者初秋不要選用太粗壯的魚鉤,第一鉤條太粗的魚鉤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鉤尖的鋒利程度一般不如細條鉤來的銳利,第二在輕提竿的情況下刺透魚嘴的時候阻力大魚的疼痛感強烈,導致掙扎更劇烈,就好像我們用細針頭和粗針頭打針的感受差不多,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釣魚減少跑魚的方法

  跑魚的原因

  一是提竿時機掌握不準。一般都是提竿過早,沒有鉤牢就提竿而造成跑魚。提竿過遲,魚兒吐鉤也會跑針,但這種情況較少。

  二是釣鉤的大小不合適,鉤太小,釣到大魚扎不進去,鉤不牢;鉤尖不銳,倒刺角度偏小,鉤不牢魚體,也易跑魚;也有拴鉤的方法不對,口線的結不在鉤柄的內側。

  三是餌料裝得過嫩、或過長、過大。魚兒碰到餌料不是一觸即落,就是魚未含牢就脫鉤了。

  解決的辦法是:

  ***1***做到適時提竿。浮漂開始微動時不要提竿,要等魚漂上浮或下沉之後,才是魚兒吞食之時,這是提竿最為合適。

  ***2***如釣鉤不適合,應及時換鉤,調整結紮部位。釣鉤用幾次後,要有時打磨。好的釣鉤應有粘感。

  ***3***將餌要合適,如蚯蚓一般在鉤外只宜留半寸,冬季宜短,春、夏季稍長。面餌要有一定粘性,以免魚兒剛吃就落。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