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讀後感作文

  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在面臨道德抉擇時,我們要實踐道德,放棄個人利益。這是《釣魚的啟示》一文告訴我們的道理。你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時實踐起來卻很難。通過《釣魚的啟示》我深受感觸。

  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與與父親一起去釣魚,釣到了一條大鱸魚,但離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沒有到,所以父親嚴格要求作者將鱸魚放回湖中,從這件事中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

  在生活中,爸爸經常教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孩子,絕不能被誘惑蒙閉了雙眼。而我的身上正有一個關於道德抉擇的例子。

  那一次,我正好做值日生,在地上撿到了一支圓珠筆,這支筆外形可愛,也正是我所喜歡,所盼望得到的,我將筆快放入書包時,我又愣了一下,想起了爸爸教導我的話和《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我將筆放入文具盒中,決定明天幫筆找到主人。

  第二天,我四處打聽,看看這支筆是誰的,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我後面同學掉的。她謝謝我幫她找著了筆,還說為了這支筆心裡十分得著急,這時,我心中那塊沉重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

  培根曾經說過一句話: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北背景襯托下而更美麗。是呀,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應該有一個良好的道德行為。

  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後,我一定要銘記那句富有深刻意義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並從現在做起。

  篇2

  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

  課文主要是講述一件發生在離捕撈鱸魚開放日前兩個小時的故事。在這天晚上,作者與父親來湖邊釣魚,驚喜地釣到了一條肥碩的鱸魚,但當得知離捕撈鱸魚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父親要求我將魚放回湖裡,而作者在放與不放之間掙扎、徘徊,在父親的一再堅持下,最終做出了正確的抉擇。作者以自己的親身體驗道出:道德看似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而在種種誘惑下人往往會喪失標準,難以抉擇,尤其是在一些“小事”上,更是如此。我也深有同感。

  每當我走在大街上,滿地垃圾總會引起我的反感:怎麼會有人亂丟垃圾如此惡劣呢?沒有社會公德心,素質差!然後是掩鼻加快腳步逃開。學了這篇文章後,再回過頭想想,我又做的如何呢?除了不快、發牢騷、佯裝視而不見,再不就是躲開,從沒有想過要彎腰拾一下更不敢去阻止。這不就是對這些不文明行為的默許和縱容嗎?!

  雖說道德的抉擇有時很難,而道德缺失則會喪失一切,如果每個人都能關注身邊事關心身邊人,從我做起,時刻反省自己,在各種誘惑下就一定能夠明辨是非、保持清醒。像作者一樣,才能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很多。

  篇3

  今天,我們學完一篇叫《釣魚的啟示》課文,學完後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講一個男孩子***作者***跟他的父親在鱸魚捕撈日前的一個夜晚釣魚。男孩費盡周折後終於釣到一條大魚——這是他釣到的最大的魚,但是沒有到鱸魚捕撈的時間,父親沉默了一會兒,叫他把鱸魚給放了。男孩子哭訴著,不願意放這條他費盡周折釣到的大鱸魚,可是在父親告誡下,他還是放了。男孩長大後成為有名的建築設計師,他沒有再釣到那麼大的魚了,但每當面臨著道義上的岐路口時,他會再看見與那條鱸魚相的誘人的“魚”,但他都會“放掉”。學完後,我知道了在面對道德問題時,必須選擇道德,抵制利益。而且就算沒有人看見也不能弄虛作假,如果弄虛作假不僅掩蓋別人的耳目,也會矇蔽自己的良心。另外我還想到一些人抵制誘惑,選擇道德最終獲得了成功,那個男孩就是這樣,一些人面對數不清的利益,而放棄了道德,從而走向一條不歸路。因此,我們在面對道德和利益時只能選擇道德。

  光說是不行的,正如課文中所說的:“道德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因此我們要養成誠實、守信、端正的品格,培養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