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飼料有哪些製作技巧

  釣魚是一項十分受歡迎的休閒活動,許多的白領特別是男士,都喜歡在週末或者休息的時候,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去垂釣放鬆心情。那麼熱愛釣魚的你知道魚餌應該如何製作嗎?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釣魚魚餌製作技巧

  ***一***虛實兼備

  虛,指的是粉末狀物質;實,指的是顆粒狀物質。二者合二為一。餌團投入水中後,粉末狀物質霧化快,會在水中形成一片粉末狀霧區,以吸引周圍的魚。

  顆粒狀物質沉入水底,可供游來的魚食用。由於顆粒十分小,魚難以一時吃得很多,吃不飽,可是又捨不得離去。這時釣魚人投下釣餌,釣餌的質量比誘餌更高,不願離去的魚一旦發現釣餌,便捨去吃著很費勁的小顆粒誘餌,去吃鉤上的釣餌,正好中鉤。

  若只有粉末狀物質,而無顆粒狀物質,魚不會留得久,因為粉末狀物質漂散開,不容易集魚;若只有顆粒物質,魚發現的慢,誘魚效果差。所以配製誘餌時應本著虛實兼備的原則,既用麥麩類粉末狀物,也要用碎玉米粒、小米類、餅塊類物質。

  ***二***一定要有氣味

  魚的嗅覺十分靈敏,魚在水中發現食物往往是先用嗅覺。一旦發現自己喜好的氣味,便循著氣味的散發的方向游來。因此,配製誘餌一定要注意氣味這個原則。通常用得最多的氣味是香味和甜味。

  ***三***使用的原料要潔淨

  不使用腐爛變質的原料,即使使用臭味餌,腥味餌,也不能使用糞便類的物質。

  ***四***吃不了,吃不飽,不想跑

  這也是配製餌料的一個重要原則,其意思是,配製的誘餌時魚吃不完,也吃不飽,可是又捨不得離開。若是一次投很多的誘餌,魚吃飽誘餌就對釣餌不感興趣了。

  這就是為什麼在配製料時常用粉末狀的和小顆粒狀的物質***如麥麩,小米***的原因,這就要求釣者在投放誘餌時掌握一定的量,不能一次投的太多,應在投了第一次後,等適當的時間繼續投放,而且投放量更小,窩內始終有誘餌,可始終是那麼一團,這樣才真正起到誘魚的作用。

  ***五***隨機應變,靈活運用

  配製誘餌或使用釣餌應遵循隨機應變,靈活運用的原則,根據水情,魚情酌情增添或減少餌料成分,如養魚場的魚吃慣了主人喂的飼料,釣此處的魚應以該處的魚飼料為主,適當的加些自備的餌料。

  ***六***以一種氣味為主

  配製餌料時應突出一種氣味,不能將多種氣味混合,否則餌料產生怪味或無味,魚不咬食,白白浪費餌料。氣味的濃淡應注意一個“度”,過於濃烈的氣味魚不喜歡,氣味的濃淡往往與氣候,水溫,水質有關。在水質較好,水中食物豐富的水域垂釣,餌料的氣味應淡一些,若水質清澈,或是在寒冷的季節釣魚,餌料的氣味應濃一些。

  ***七***少而精

  配製誘餌有許多原料可以選用,但並不是原料的種類越多越好,有了麥麩,就不必用糠粉,餅粉,有了香精就不必加蜂蜜,芝麻油……應以一兩種原料為主料,在加些輔料即可。例如,以粉狀物的麥麩,豆粉和顆粒狀的小米,碎米為主料,然後再加些有氣味的蒜汁,藥酒等輔料即可,而且應主次分明,以主料多,輔料少,儘量做到少而精。

  ***八***只用對的,不必用貴的

  配製餌料垂釣在“適銷對路”,應以針對性為首要原則,有的釣友在餌料中使用麝香,這對工薪階層的釣友來說就不經濟了。況且也未必能釣到很多魚,用其他香料完全可以替代。釣魚畢竟是一種業餘的消閒性的娛樂活動,大可不必在配製餌料上花大筆的錢。

  釣魚四要訣

  1.選好釣位常是收穫好的關鍵

  常在同一個水域,有的地方上魚很快,有的地方很久咬一次鉤,釣位不當常是原因之一。選好釣位主要憑經驗。魚有魚道,即其經常的遊行路徑,棲聚也有自己的習慣。一般地說,自然水域,如水塘、河溝、湖泊、河流等等,應選擇有水草、蘆葦的地方下鉤。

  或在樹旁、歪樹下、亂石、橋樁附近垂釣,這些常是魚兒集聚的地方。人工挖掘的養魚池一般為方型或長方形。通常說:“長釣腰,方釣角,圓池釣中央”,雖非絕對,但也是經驗的總結。事實上,人工養魚池喂料臺附近是最易集結魚群的地方,特別是喂料時間的前後,道理不言自明。

  2、選準釣餌

  主要指所釣的魚種最喜歡吃的食物。如鯽魚之於蚯蚓、紅蟲,鯉魚之於玉米麵,草魚之於蘆葦芯和螞蚱,梭魚之於海蠶,羅非魚之於小蝦等等。市場上現有科學配製的針對不同魚類愛好的合成餌料也都很有效。但據筆者體會,最易上鉤的餌料,莫過於所釣魚塘經常餵魚的餌料。用來浸透合以粘性較好的麵食,常是魚群最愛搶食的餌料。總之。垂釣之前一定要摸清所釣的魚種與其習性。如果不清楚,可多帶幾種餌料,到時選用。

  3.備好釣具

  釣具的準備也必須針對所釣場所與魚種、大小精心選擇。最好事先了解清楚。如無條件則應考慮多種可能,適當準備幾種不同釣具。

  4.練好釣技

  包括氣候、風向、釣法、各種技巧,可多請教別人,看書籍,但最根本的還是實踐。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