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陳式太極拳丹田內轉如何練

  太極拳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格獨特、運動簡便、老少皆宜,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一、拳家首要不可忽略的訓練內容:中定

  中定是丹田運轉的前提。很多人打拳渾身亂晃、腰部亂擰,自以為通過各身體部位外形明顯的動作,能達到提高勁力的作用。其實腰胯的穩固非常重要,沒有穩固的下盤,就沒有穩固的腰胯,從而身體沒有穩固的重心,自然也打不出勁力沉實的拳。

  所以,欲練丹田運轉,先要訓練中定。試擺一個右野馬分鬃的動作,讓別人從旁協助,在你的右手上加不同的外力,或推,或撥,或挑,霍壓。在這個過程中,要求你身形不動,體會對方的外力,對身體構成的影響,並用固定不動的外形消化掉各種外力。

  如果你靜心體會,能找到最給力的部位,一定是在腰胯,腰胯抗得住,自然能保證身形穩固。

  當然,幫手最開始加的力不能過大,只要能起到幫助你找到身軀內部的抗力源泉,就達到目的了。

  二、在腰胯穩固的基礎上,使其靈活

  你見過自行車軸裡的滾珠麼?自行車要想正常使用,首先車軸要擰緊固定,其次車軸內的滾珠要完整無缺。這樣車軲轆才轉動的好。上面講的中定就是為了固定人體的“軸”。

  而下面的練習內容則是讓“滾珠”轉動起來.還是剛才的辦法,取一個太極拳裡的動作定式擺好,先求穩固平衡。然後,請幫手在你的雙手上輕輕施加外力***注意:是均勻的靜力,而不要用突然的爆發力***,破壞你的外形和平衡。

  這時,保持雙腳位置不動,手臂外形不動,主動地調整腰胯和身軀的相對位置,將自身和對方的外力納入一個整體平衡的體系。主動地調整腰胯,使外力施加後的身體獲得新的平衡,就是丹田運轉的目的之一。

  練拳呼吸與氣沉丹田

  一、部分人初學時,身體往往會出現無意識的緊張,從而導致呼吸不順暢,形成憋氣練拳。

  拳論說:“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這樣的憋氣練拳當然“滯”哦!練拳宜“氣以直養而無害”。前輩說:“先天之氣宜穩,後天之氣宜順”。

  二、有些太極拳愛好者不能夠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具體表現在練習過程中,有面紅耳赤,胸口發悶的感覺,從生理學角度來講,憋氣會使胸內壓增大,阻礙靜脈血迴流,使心輸出量減少。

  而且由於憋氣,可反射性的使肌肉持續緊張,限制了組織間的交換,尤其是在氧代謝不足的情況下,更加劇了組織的缺氧,肌肉中的乳酸濃度快速提高,導致肢體過早產生疲勞。

  三、初學時,動作尚未純熟,做不到上下相隨,動作均勻,動作鬆柔,如在這個階段就想以呼吸去配合動作,常常使呼吸受到拘束,那就破環了鬆靜自然,這種狀況長期下去,就會對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所以在初學初練時,只宜找呼吸舒適,自然深長就行了,不必尋找以呼吸配合動作的感覺。

  太極拳的氣功狀態

  太極拳的用意就是要在身內落實拳理,用內意,行內氣,走內勁,通過內在的意念指揮氣血運轉,牽動人體的經脈與骨骼進行全身環狀圓弧運動,達到一動無有不動的境界。

  太極拳是練體、練氣、練神的三步功夫,先求肢體的鬆柔舒適,再求心情舒暢,自在安樂,練後達到氣勢磅礴,內氣充盈,神舒體靜,內外皆美,一練拳,就進入到這種極為舒服輕鬆愉快的境界中。

  這就是太極拳進入所謂的氣功態,也是後天返先天的先天狀態,也是練拳應該練到的拳味。到了這個時候,良性迴圈代替了日常生活因種種壓力帶來的惡性刺激,去掉的是病痛和煩惱,剩下的只有快樂和健康,練太極內功拳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暢通內氣,驅百病,長氣血,健壯體魄,精滿神旺,氣充勁足的健康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