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拳法的十層功夫

  太極拳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運動,它包括24式太極拳、42式太極拳等。太極拳的拳法功夫也是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介紹

  第一層:一圓即太極

  此層從背絲纏絲分出陰陽,其練是纏法,其用是捆法。此層化僵硬為柔和,勉強轉圈,圈力多而化勁少。練習時,以單操為主,懂得拳勢的基本要領、要求。要求身型、步法、手眼等合乎規矩。架勢以 求開展、舒適。

  第二層:上下分兩儀

  此層陽升陰降,陽輕陰重,其練是波瀾法,其用是就法。此層化剛為柔,由勉強轉圈變為自然轉圈,圈力少而化勁多,內氣漸聚,丹田鼓盪。練習時,將熟練的單操架式串連成套路習練。

  第三層:進退呈四象

  此層半陰辦陽,純陰純陽,互為往來,其練是懂法,其用是伏貼法。此層走圈柔化,不丟不頂,開始懂勁,並由大圈漸至小圈,是退圈之前一階段。內氣漸增,牽動往來。要求身體放鬆的鬆勁轉為柔和的內勁,其勁源能反應到手上,即由腳到腿而腰達於手指,總需完整一氣。

  第四層:開合是乾坤

  此層是天地相合,陰陽交合,其練是抽扯法,其用是撐法。此層內氣執行,打通任督二脈。熟練並掌握其技擊方法,誘敵深入,引進落空。開始具有發勁和寸勁。出手無圈,而處處皆有圈,即出手無形而有形。練習時,在化、引進退中,貼身逼進,用內勁貫於手指貼住對方發寸勁。

  第五層:出入綜坎離

  此層火降水升,水火沸騰。其練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此層內氣漸增,在任督二脈迴圈執行,積柔成剛,是由寸勁逐漸向分勁發展之初。練習時發放勁力,練誘敵入囊中之技法。

  第六層:領落錯震巽

  此層雷風鼓動,有起有伏,其練是抑揚法,其用是激法。此層貼身即化,可以將對方力點引向自身洩力轉化發出,順勢借力,抖列彈放凌厲的冷勁,即見肉分離法。屬分勁階段。此層內氣行循四肢,八脈皆通。此層需長期修煉,修煉到“豁然貫通”之時,運用自如的勁力,左右逢源,捨己從人。此時“入門引路”階段結束,步入“功夫無息法自修”之層次

  第七層:迎抵推艮兌

  此層為口、為耳、能聽能問,彼此通氣,其練是稱法,其用是虛靈法。此層剛復歸柔,知己知彼,分明虛實。內勁達含而不露,一沾即發之境地。全身無處不柔,無處不剛,處處能化,處處能發,挨著何處何處擊,內氣行循奇經八脈,功力一日勝似一日。

  第八層:背絲扣

  此層陰陽自分,虛實分明,剛柔相濟,進入無極而太極。此層內氣完整一體,能在意念的指導下,達到身體任何一點,進行收閉穴道和發勁彈放。交技時,不擺架子,不露形意,沾著即打,一點之處有化有發,可柔可剛。就柔即柔,說剛即剛。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變化莫測。

  第九層:高手

  此層周身一太極,已入化境。“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交技時只在一哼一哈之凌空無形彈放,犯者應聲立僕,甚至未見其動,未覺其動,而對手已傷。

  第十層:妙手

  此層出神入化,登峰造極,其技達神乎其神之境界。武學永無止境,“功夫無息法自修”,練形練意求養神。此時始悟萬拳終歸一理。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