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的益處有哪些

  眾所周知,太極拳是一門有益於身心的養生運動,太極拳的特點是內外兼修,所以說太極拳的好處是由內而外的,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太極對肌肉骨骼的影響

  經常參加太極鍛鍊,對關節、骨骼和肌肉都有良好作用。太極可以使骨骼的血液迴圈得到改善,骨骼的物質代謝增強,使鈣、磷在骨骼內的沉積增多,骨骼的彈性、韌性增加,並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延緩骨骼的衰老過程,還能提高骨髓的造血機能。

  醫學專家的實驗發現,在高山地區進行太極運動後,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增加到400—500萬,一兩週紅細胞增加到700萬/立方毫米。

  練習當中,關鍵在於太極拳的呼吸方法起到了促進作用。

  由於增加了氧氣的吸取與補充,所以大大提高了人體有氧工作能力;經常參加太極運動,可促進肌肉的蛋白質合成,使肌肉堅韌有力。

  2、太極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經常太極運動,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使人精力充沛,動作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太極運動可以改善大腦的供血狀況,降低神經系統的疲勞和精神緊張,提高睡眠的質量。

  3、太極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太極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明顯的作用。太極運動能清除沉積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防止動脈血管硬化,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由此可見,太極拳的練習可以促進我們血液的迴圈,防治心血管疾病。

  還可增加心臟血管的口徑,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流分佈,使心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從而達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目的。

  4、太極對呼吸系統作用

  太極能提高呼吸肌的力量,有利於保持肺組織的彈性,改善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增加吸氧能力,並提高全身各器官的新陳代謝水平。

  另外太極運動大多依山傍水,植被豐富,空氣清新,絕少汙染,且空氣中含有較多的負氧離子。負氧離子能改善肺的換氣功能、調節神經、振奮精神、改善睡眠、降低血壓、刺激造血機能,有安神、鎮靜、降壓及消除疲勞的作用。

  5、太極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經常參加太極運動,能量消耗增加,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增加,因而,食慾增加,消化系統的功能改善,使胃腸道蠕動加強,消化液的分泌增加,營養物質的吸收也隨之增加。

  6、太極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經常參加太極運動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減少感冒和因感冒繼發的扁桃體炎、咽炎、氣管炎、肺炎等疾病,以及因氣管炎引起的肺氣腫、肺心病等。

  7、太極的減肥作用

  減肥最基本的道理是消耗的熱量大於吸收的熱量,運動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渠道,但並不是說參加什麼運動都可以取得良好減肥作用。

  理想的減肥運動方式是強度較低的運動,由於供氧充分,持續時間長,總的能量消耗多。太極運動正是這樣一種運動強度適宜,持續時間較長的運動方式,因而具有獨到的減肥效果。

  8、太極對精神健康的影響

  太極使人有迴歸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覺,可轉移日常工作中的精神壓力,高聳的山峰、蜿蜒的河流,經常在這些區域進行太極運動能夠增加自信心,有利於擺脫不良的心境,使精神、心理更健康。

  9、太極運動是最好的鎮靜劑

  當你在風景秀麗、空氣新鮮的環境進行太極運動時,可以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改善,因而對情緒抑鬱和失眠等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10、太極還能激發人的智慧

  整天在室內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來說,到空氣新鮮的野外太極運動是一種最好的積極性休息,可使原來十分緊張的大腦細胞得到放鬆,就象打開了阻抑著想象力發展的閘門,各種各樣創造性的思維會一齊湧現出來,任其奔騰。

  太極拳有益於健康

  練太極拳為何有益於健康呢?現代社會生活中,慾望的追求、激烈的競爭,常常迫使人們去承受快節奏、高效益的生活。

  於是在繁忙、緊張之後,十分需要一種寧靜的方式來加以平衡,西方學者稱其為一種“高情感”活動,以對人的心態進行調整。

  動物通常可以活到發育成熟期的7 倍,人類卻只有三四倍,其原因在於呼吸方式的改變。嬰兒出生前為胎息,呱呱墜地轉為腹式呼吸,學步起便轉人胸式呼吸,從而大大地限制了人的肺活量,影響了人機體的強健度。

  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採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使之深、長、勻、細,日漸擴大肺活量,莫定健康的根基。練太極拳要使周身放鬆,全身運動,以意導動,氣達四梢,內氣執行無處不到。

  不僅使大動脈暢通,還避免微迴圈毛細血管的過早老化,有利於血迴圈疾病的防治,現代社會物質生活的提高,空調、電扇使人免受寒暑之苦,卻使面板保暖、散熱功能下降,汗腺蜜塞,面板的通透性弱化,有害物質得不到及時排洩,新陳代謝失調。

  練太極拳“一動無有不動”,在開合收放中使肌膚膨縮、毛孔張閉,一套拳下來汗腺通暢,保證了新陳代謝的平衡。人體的老化,最先發於神經系統的衰竭,人體十萬餘條神經,關係著各個器官的功能。

  如面部鬆弛起皺、脫髮,均源於細胞再生神經功能下降;耳聾眼花,源於視聽神經功能下降;腿腳不靈便,源於運動中樞神經老化等等。

  練太極拳以意識引導動作,上下相隨,協調完整,活躍神經中樞的指揮系統,增強了神經的靈敏性,延緩了其功能的退化。

  “生命在於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然而超負荷的劇烈運動必使機體受到損傷和勞損。

  “生命在於靜化”,常以龜齡鶴壽比擬,然而過於求靜則精神萎縮,病氣易侵。太極拳運動綿綿不斷,動中求靜,“外示安逸,內益鼓盈”,動靜結合,運動適度,不用強拙之力,無傷大勞,對機體各器官形成良性刺激,有利於護養機體。

  無論是自然界的動物,還是人類自身,凡生命旺盛者,其肢幹具有良好的柔韌性。花莖幹癟也便意味著凋謝,初生嬰兒,周身柔韌似無骨,最富有生命力。

  老人的手腳不靈便,也在於骨質疏鬆,關節韌帶僵硬。常練太極拳,旋膀轉腕,撐檔開胯,伸筋拔骨,纏繞摺疊,不僅增強了筋肉骨骼的柔韌性,內勁、內氣的運用也使內臟的彈性增強,從而延緩機體的衰老。

  不少研究還表明,經常練習太極拳對人們降低血脂有良好影響,能增強血管壁彈性和血管運動神經的穩定能力,使血迴圈處於良好狀態,並且增大肺活量,增強心肌營養,預防和延緩心臟疾病。

  據國外研究報道,認為保持屈蹲狀態的太極拳練習可以有效地增強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減少老年人摔跤。

  甚至還有報道宇航員練習太極拳可以更好地適應失重感覺,保持在特殊環境下的操作能力,使大腦活動進入一種高度寧靜的“覺醒”狀態。一套拳練下來,清新怡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從養生學的角度看,氣被視為生命之源。太極拳集技擊,養生、哲理於一身,在鬆靜自然的動作中,氣沉丹田,深、長、勻、細的呼吸,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達到培本養元之根本。

  太極拳講究和順,“捨己從人”,不爭強鬥狠,把人生修為融貫於悠悠運動之中,陶冶人的情操和胸懷,把心理、生理、人生哲學連在一起,把心理平衡、延年益壽、生活情趣融合成一團,從而實現身與心的全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