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維護的方法

  大學生的生活是十分美好的,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時期。想成為一個健康向上的大學生,身心裡的健康顯得尤為重要,那麼該如何實現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現在的大學生們大多都有晚上熬夜打遊戲,看書早上或者白天補覺的習慣並且直接導致了不能夠正常進行一日三餐。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一日三餐能夠對身體機能進行能量的補充,滿足人體的正常運轉。如果不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容易使自己的身體免疫力下降,健康狀況肯定有影響。有時候也會使自己的生物鐘失調,這樣對眼睛及腦部的傷害比較大。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體力不支、易累、心煩等現象。因此,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二、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

  根據中醫飲食保健的特點來說:在素食的基礎上,力求葷素搭配,全面膳食。不主張偏食,不提倡過量與廢食。注重協調陰陽、臟腑。同學們應該注意在日常飲食中不能夠光根據自己的喜好吃單一的食品種類或者為了盲目減肥而不吃食物。由於近幾年,在高校女生的減肥隊伍越來越龐大。為了身體的所謂苗條,整天不吃飯,吃減肥藥品,結果身體搞壞了,心理方面也形成一種疾患。同時也要注意不能挑食和偏食。很多女生普遍存在著挑食和偏食現象,這不吃、那不吃,要麼暴飲暴食。有時候打一個菜,吃不下幾口,就倒掉,這樣身體缺乏營養,體質也就自然下降。男生不能夠酗酒。很大一部分學生有參加聚會的習慣,藉著給同學過生日、同鄉會、慶祝會,各種理由的宴請也就此起彼伏,豪飲一番,結果不勝酒力,每次下來,都難受幾天,甚至送醫院搶救。

  其次,還應該根據自己的體質有選擇性的選擇一些食物。例如:人的體質簡單分類為三種。陰性體質偏寒,宜食偏溫熱的食物;陽性體質偏熱,宜食偏寒涼的食物;平性體質屬正常,宜食平性的食物。 體瘦者多陰虛***火旺***,宜食甘潤生津之品;體胖者多痰溼,宜食清淡化痰之物。

  同時,在不同的季節對食物的選擇也有差別。例如:春氣通肝——少吃酸味,增加甘味,宜清淡溫平。多吃時鮮蔬菜,少吃肥肉和辛辣食品。夏氣通心——出汗多,易耗氣陰。宜食清涼解暑、補氣養陰的食物。長夏之氣通脾——溼氣較重,宜食清淡食品,可以化溼,以利脾氣之運化。秋氣通肺——乾燥,宜食生津養肺,潤燥護膚的食品。冬氣通腎——寒冷,宜食溫陽肉類食品,以助人體陽氣。因此,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更是對身體的重要保證。

  三、保持一定量的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夠前身健體緩解壓力。但是現在有很多學校不組織早操。即使組織,因為場地、天氣的限制,加之大學生們的普遍反感,早操根本就達不到預想效果,甚至很多學生在網上發帖攻擊學校,要求取消早操。一定量的運動驅除憂慮,煥發精神。控制體重,降低血膽固醇濃度、防止骨質疏鬆 、有利於降低血壓 、消除緊張力 、改善入睡能力,提高睡眠質量 、抵抗焦慮和壓抑感,增加積極性和樂觀感。

  大學生的養生保健可能夠僅靠這三點就能夠完成,養生保健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只要大家多一些養生保健的基本知識和養成好習慣都能夠養成健康的體闊。

  如何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

  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已逐漸加深,但大學生們在對待他人的心理困惑的態度上比對待自己的更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則表現得優柔寡斷,覺得難以啟齒,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這一心態,建議:

  1、坦然面對。心理健康也跟身體健康一樣,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心理困惑只是成長正常狀態,沒有問題哪有成長可言,因而不必大驚小怪、怨天憂人。

  2、不要急於“診斷”。心理問題本身多種多樣,成因往往也很複雜,切忌盲目從一些書籍上斷章取義,或者道聽途說,急於“對號入座”,認定自己患了什麼病。弄清問題當然是必要的,但大學生的問題還是發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長中的煩惱”,實在不必自己嚇自己。

  3、轉移注意。心理問題往往有這麼一個特點,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嚴重。所以,不要老盯著自己的所謂問題不放,不可過分關注自我,而應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全力投入是很有利於心理健康的。

  4、調整生活規律。很多時候,只要將自己習慣了的生活規律稍加調整,就會給自己整個的精神面貌帶來煥然一新的感受。所謂的心理問題也隨之輕鬆化解了。

  5、不要諱疾心理諮詢。對於嚴重的、難以排解的心理問題,也可尋求專家諮詢及心理衛生機構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