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煩躁的注意事項

  雖然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焦躁的情緒,尤其是面對自己不樂意事情的時候,這種情緒都會出現,但是我們都知道,如果這種焦躁的情緒一直影響孩子,那麼對他的心理健康以及成長,就會產生不利影響。那麼,孩子容易焦躁怎麼辦?

>

       

  情緒焦躁的根源

  情緒問題常常跟以下因素密切相關:來自社交場合和周圍環境的壓力、學習的緊張、荷爾蒙分泌的增多、身體發育的變化、對更大自由權的渴望、討人喜愛的強烈願望和對在同齡群體中樹立地位的期盼等。當孩子的心理訴求和外界環境產生矛盾時,就會感到焦慮。

  現在的孩子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接受著越來越高的要求,這都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不良情緒和行為,在孩子自我釋放和調節的過程中,難免會將其轉移到家長身上,必然對家長的耐性構成莫大的挑戰。

  正確的應對態度

  首先是要體諒孩子,要做到不被孩子的糟糕情緒所觸怒,提醒自己:孩子並不是有意讓你生氣的。其次是弄清真相,瞭解和分析孩子表現出的糟糕情緒。比如詢問:"你好像有些焦躁,發生了什麼事嗎?"特別是當孩子較小,還不能很好地自我消化不良心理情緒時,更要鼓勵孩子無拘無束地把事情講出來。但如果孩子較大,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可能願意保留隱私,這時可以說:"你可以先不講,但當你決定講出來時,我隨時都會樂意傾聽。"最後是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當孩子心情糟糕的時候,為了避免硬碰硬,家長很多時候會選擇避開孩子。其實,這反而是孩子最需要愛護和理解的時候,應該儘量陪他一起度過生活中的煩惱和困難。

  對孩子的意見予以鼓勵

  從身體和智力發育上來說,孩子大約在7歲左右會開始出現一個質的飛躍。由於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孩子開始發展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自己的思想。由於世界向他敞開了更寬廣的一扇門,孩子不再認為爸爸媽媽是絕對正確的。當家長的意見越來越多地受到挑戰時,說明孩子正在充分發育和成長,千萬不要予以壓制和打擊,最好是通過鼓勵和討論的方式,幫助他學習更周詳地思考和表達。

  根據具體情況來對待孩子的"無禮"

  當孩子故意表現出無禮、叛逆等不良行為時,家長要認真考慮一下,這些行為究竟在哪些方面越過了底線?反映出何種心理訴求?如果只是偶然才出現頂嘴叛逆的話,家長則不必過於敏感,適當的叛逆行為對孩子來說可以緩和情緒的波動。然而,如果這種無禮的行為繼續下去,那麼就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教育,說明為什麼這種行為會使人感到厭煩,並且共同制定一些更為嚴格的規章制度。

  當孩子面對焦躁情緒的時候,家長們不要一味的去指責孩子,要了解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這樣子才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幫助他們調解,因為孩子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是需要家長的指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