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缺陷的表現

  不論是誰,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假如能夠把這些問題處理得當,那麼就會健康快樂的成長。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可能很容易導致心理缺陷,影響到心理健康。今天,小編來介紹一下小學生心理缺陷的表現。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

  由於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 家長和 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4、失落:

  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小學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萎縮,瞻前顧後等。

  據心理專家調查顯示,一些小學生總是感覺自己就好像漂泊在大海當中的小船一樣,總是感覺自己特別孤獨,性格也會變得比較孤僻,總不願意和別的小孩子交往。這也是一種心理缺陷,各位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傾向,那麼就需要多多的開導孩子。

  孩子心理健康表現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總和,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 正常的智力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智力發展水平要符合實際年齡的智力水平。 二、情緒的穩定性與協調性

  兒童青少年經常保持輕鬆、愉快、穩定、協調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使整個心身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從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於發揮自身的內在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成績。如果經常出現緊張、焦慮、抑鬱、恐懼等不良情緒會影響潛能的發揮,勢必影響學習效果。 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

  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標誌著心理健康水平,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較快地適應變化了的環境。包括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及人際環境等。既使突然發生意外變化或身處惡劣環境中,也能較快地順應環境並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獨生子女由於早期社會化的嬌生慣養,形成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處理與現實環境的關係,往往導致適應性障礙。

  四、和諧的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與同齡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處的夥伴關係。

  如果早期社會交往被剝奪,家庭不和睦、接受較多消極影響,易形成孤僻、敵意、敏感、過度警覺、自我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不良個性,而導致人際關係的不協調。 五、反應能力適度與行為協調

  健康兒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和諧統一。對外部刺激反應適度,表現既不異常敏感也不異常遲鈍,並具有一定應變、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