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止痛穴位方法簡單效果又好

  鍼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也是一種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很多人在疼痛的時候還是會採用鍼灸的方法。以下是小編推薦鍼灸止痛穴位方法知識,歡迎閱讀!

  鍼灸止痛穴位方法

  鍼灸止痛穴位,多分佈在四肢,膝肘以下,或指、趾關節處,簡約舉例,有曲池、後溪、三間、少商、商陽、陽陵泉、絕骨、太溪、束骨、公孫、太沖、丘墟等,臨床應用,更多情況是辯證取穴,辯證者,辯經絡、辯虛實、辯臟腑、辯陰陽等。最忌拘於成法,照貓畫虎,否則,用之不效,徒然貽笑天下。

  曲池穴在肘,屬大腸經,手陽明主,可以治療膝、肘關節疼痛,及全身上下各部位的面板病,如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癬、臉面部痤瘡、咽喉腫痛、肩背痛等,經絡辯證屬大腸經、肺經、胃經者可以考慮選用曲池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言曲池穴善治肘中疼痛,治中風偏癱致上肢屈伸不利,發熱及高燒不退等。

  後溪在手掌尺側,即小指側,屬小腸經,手太陽主,可以治療頸、肩、腰、背、足等部位的疼痛,經絡辯證屬小腸經、膀胱經、心經者,亦可用於面板病的治療。

  鍼灸止痛的原因

  傳統中醫認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臟腑經絡氣血執行不暢,或淤滯不行,或產生逆亂,或氣機升降失常等氣血執行障礙的病理改變,引起疼痛症狀,即“不通則痛”的病機。鍼灸治療通過對穴位的刺激和溫煦起到疏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改善了病變部位的氣血執行狀態。

  現代研究認為:中樞神經系統除了有痛覺中樞外,在中樞各級水平還有“痛覺調製系統”,可抑制痛覺向中樞傳遞。針刺訊號進入中樞系統後,激發了從脊髓、腦幹到大腦各個層次許多神經元的活動,激活了機體自身的鎮痛系統,使鎮痛物質如5-羥色胺、乙醯膽鹼、內源性阿片樣物質等分泌增加,從而產生明顯的鎮痛效應。

  近年來通過多學科的通力協作,對針灸治病原理、經絡實質、針刺手法等進行深入的研究,證實鍼灸對機體各系統功能具有調整作用,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鍼灸鎮痛原理已深入到神經細胞、電生理學和神經遞質如腦腓肽等分子水平。

  快速止痛的方法

  服用止痛藥

  當經痛開始時,女性可以用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止痛藥。止痛藥約在20-30分鐘後起效,且持續12小時。這種方法不建議長期使用。

  艾灸法

  選用三陰交、足三裡等穴位,將艾條懸放在距離穴位3cm左右的高度,使區域性溫熱而無灼痛。每穴10-15分鐘左右,以面板出現紅暈為度。

  按摩法

  病用雙手掌互相摩擦,直至發熱,在臍下小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按摩大約200次。或點揉足三裡、三陰交穴,各1分鐘。

  熱敷法

  下腹部熱敷有助於緩解子宮痙攣,促進腹部的血液迴圈,能夠緩解痛經。如果用加熱的中藥熱敷,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效果會更好。

  益母棗茶

  用益母草15克、大棗30克加紅糖適量煎煮後服用,每日一劑,早晚服。

  按摩法

  病人仰臥於床,先將兩手搓熱,然後將兩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從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後轉圓按摩60次,以區域性面板紅潤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外敷法

  用川烏、草烏各5克共研細末,再用蔥汁、蜂蜜調敷少腹痛處2-3小時。每日一次。

  鍼灸法

  痛經前或發作時是針刺的最佳時機。選穴以脾經為主,血海、地機、三陰交,留針1小時。每日一次,1-3次可止痛。連治三個月經週期可痊癒。

​猜你感興趣:

1.常用鍼灸穴位

2.咳嗽時針灸的穴位

3.鍼灸可不可以去溼氣和穴位介紹

4.牙痛鍼灸什麼穴位好

5.鍼灸艾灸不能灸的穴位

6.最快速打通經絡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