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案設計

  對於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你是怎麼樣看待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猴王出世》教案設計以供大家閱讀。

  《猴王出世》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瞭解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古典名著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感受孫悟空最初的形象,體會石猴的特點,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難懂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示課題

  1、創設情境

  2、揭示課題《猴王出世》

  3、課題質疑

  二、初讀***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1、初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找出最難讀,最難讀懂的句子。

  2、交流自學情況。

  3、指導朗讀方法。

  例1:“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例2:“石猴喜不自勝,忽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三、再讀***快速瀏覽***課文,整體瞭解

  1、再讀課文,思考:猴王是怎樣出世的?

  2、反饋交流

  四、三讀***跳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猴王的印象。

  2、反饋交流

  例: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無畏,身手不凡……***

  3、小結

  五、四讀***美讀***課文,感受閱讀樂趣

  1、請同學自己選擇其中最喜歡的句子與同桌交流。

  2、學生自由讀,師巡迴指導。

  3、賞讀,指名讀。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古典名著的語言美。

  六、課外拓展,總結昇華。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

  《猴王出世》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語法、詞彙與現代文均有所差異,因此,在課前佈置了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資料弄懂字、詞的基本意思,為課上學習清楚障礙,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教學時,我以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中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然後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接著再讀課文,讀中感受形象。最後組織學生講講猴王出世的故事,並適度拓展,開展語文活動。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如,“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可讓學生邊讀邊聯絡平時所感受的孫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想象後說一說,說後再讀,這樣,猴王形象就會在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來。

  當然在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例如課文中有一些難認的字,其中,許多字在本課尚未列入“會認”的範圍,這些字,學生憑藉拼音會讀即可。課文中有些詞句,學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句,學生大概知道“山裡沒有日期,冬天過去了還不知道一年已經過了”這個意思就行了。教師大可不必逐個細講,只要在有些影響閱讀的古今差異較大的詞義出現時,可讓學生通過查字***詞***典解決,有的老師可直接告訴學生。避免佔用課堂大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