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理念論文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人是否收到良好的幼兒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好的思想來指導我們的幼兒教育,幼兒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比較困難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幼兒教育理念之我見》

  摘要:幼兒教育在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猶如農業在我國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兒教育如果出現偏差,則整個教育體系是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的。"以人為本"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我國的教育、特別是幼兒教育由於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一些偏差,使得兒童問題或獨生子女問題越來越突出。迴歸幼兒教育的本身,是有利於幼兒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的。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育理念;社會公民

 

  俗語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由此可見教育對於人的重要性和艱鉅性。在整個教育體系當中,幼兒教育是基礎中的基礎,猶如大廈之地基,大廈能否歷經風雨而依然不倒,就取決於地基是否打得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人是否收到良好的幼兒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好的思想來指導我們的幼兒教育,幼兒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比較困難的。所以,用什麼樣的指導思想或價值取向能夠有效的指導我們的幼兒教育,這是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問題。

  1.幼兒教育之現狀

  上世紀初以來,我國的很多思想理念都有歐美的色彩並影響至今,包括幼兒教育在內的教育理念很大一部分也是承襲歐美,這些幼兒教育理念的最大特點便是強調對人的智力或智慧的培訓,但這個特點恰恰也是它的致命弱點。因為一個完整的人除了要擁有智力之外,還要有很多非智力的東西***比如情感***,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會出現人格的分裂或人的異化。這些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領域執行至今,已經逐漸顯現出危機:父母既過分寵愛又過多管制。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螺旋式的過程,這就意味著人在幼兒階段必然有很多必過的坎坷和困難,一如唐僧西天取經必經八十一難才能修成正果。但一些家庭過度寵愛孩子,凡事包辦代替,生活上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對孩子百依百順,要什麼給什麼,其結果便可能是:過於溺愛的孩子不懂得分享,不懂得愛,與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將來很難適應社會;同時,有很多的父母認為管教寶寶,就要從小做起,讓寶寶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一切都是父母做主,寶寶沒有任何可選擇的餘地,甚至有的父母對孩子的缺點看得很重,總是挑毛病,而對優點卻視而不見,極少表揚,甚至經常打罵孩子,其結果便可能是:這樣的孩子自卑感很強,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很強。

  2.幼兒教育誤區之根源

  造成幼兒教育如此現狀的根源在於我們的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的定位出現了偏差。我們應該明白,社會生活正是因為個體的多元性而顯得精彩,而教育理念特別是幼兒教育理念是屬於人文學科範疇而不是自然科學範疇,它必須包涵和豐富人的個性才有存在的價值。所以,作為人文科學範疇的幼兒教育理論,其研究的物件並不是與主體無關,主體也不是與客體分離,而且,往往正是主體對客體的參與才使得其物件能被認識,其真理能被理解。

  人才是教育的目的,不論是國家、社會、或是個人,都希望教育使人成材。但問題是使人成材不應該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合群的社會人。如果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是使人成材,並且讓這種思想成為流行的教育理念的話,那麼在實踐中會演變出這樣一個事實: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讓學生有一技之長而不管其是否具備良好的社會德性就成了教育的唯一價值取向。其後果是,每個學生在教育體制中完成教育後,或許會擁有各種技能,但很難有健全的人格。

  但問題是,包括很多教師在內的流行觀念認為,名和利就代表著成功,所謂"成功人士"就是賺了錢,出了名的人,所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所以學生的分數越高,老師就越認為他是好學生。這種觀念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老師教育學生的目的不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而是追求學生成績。

  自從自然科學誕生以來,以其精確性而風靡全球。不論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都是以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作為研究進路。但對幼兒教育理論帶來的最根本弊端是造成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割裂。

  3.在教學中培養幼兒"傾聽"的好習慣

  在我的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幼兒都不能專注地聽他人講話,無論是教師講課還是其他孩子回答問題,孩子們總是和其他小朋友交頭接耳地說個不停,並且很愛在其他人說話時插嘴,在他們的世界裡認為這樣做沒有不對。然而教師和家長都知道,這種行為不但很不禮貌,而且很影響幼兒的傾聽能力,久而久之的話孩子就不會聽講,對上小學之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若等造成重大影響之後再教育孩子去改正就為時晚矣。因此,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就要及時地糾正孩子的這種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能力。在我的教學中,用以下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

  3.1課間的小故事講解。每天我都會給小朋友留一個蒐集小故事的作業,第二天講述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由於幼兒對故事非常感興趣,並且特別喜歡展現自己,所以孩子們都特別地積極,每天都會認真地搜尋有趣、好玩的小故事,以分享這些故事為樂趣。

  在孩子講述故事之前,我都會時時刻刻地強調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知道尊重他人的小朋友,在聽故事時一定要保持安靜,做一個最文明的聽眾,而且每天都會給表現最好的孩子一個特別的獎勵。

  3.2挑錯誤比賽。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學習很多兒歌,而且小朋友對兒歌的內容也都非常瞭解。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然後教師唱兒歌***要故意設定錯誤***讓學生聽,並找教師所唱兒歌的錯誤之處,找錯誤最多的小組獲勝。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都非常認真,漸漸養成了安靜傾聽的習慣。

  經過這種方法的培養,使孩子懂得了傾聽的樂趣。從而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平時生活當中,小朋友都不會隨便插嘴和交頭接耳地說話,而是做一個會傾聽的文明人。

  總之,幼兒教育應該是一種放羊式教育,牧羊人保證幼兒生存安全的條件下,應該處於一種無為狀態,至於羊吃什麼、什麼時候吃、怎麼樣吃和是否吃,都遵從羊的感覺而不加干涉,使得它的需求取決於他的能力。在道德上,只需要防止他勿入歧途而不需要刻意教導他善惡的觀念。

  參考文獻:

  [1]劉海燕;幼兒教育之我見,學前教育教學參考,2012年第3期;

  [2]張鑫桐,田苗苗,幼兒教學,中國科技教育研究雜誌,2011年第4期;

  [3]李志成;幼兒教育教學的實踐與體會,學前教與學,2011年第4期;

  [4]邱海姿;幼兒教育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前教育教學通訊》2012年第5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