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預探討論文

  自體骨髓移植,能使50%以上的白血病患者有較長的無病生存甚至治癒的機會。且有無移植物抗宿主病,無排斥等優點。但在進行骨髓移植中,由於大劑量化療和超致死量照射處理患者骨髓,使造血和免疫功能障礙,併發感染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故必須將患者置入層流室內進行逆向隔離的“孤島”之中。所以,心理護理有著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自體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預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自體骨髓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預探討全文如下:

  【摘要】 目的 研究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對自體骨髓移植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的作用。方法 實施自體骨髓移植患者21例, 對其整個治療期間實施相應的有效心理干預, 總結護理效果。結果 21例實行自體骨髓移植的患者有19例患者順利出院, 其餘2例患者由於病情複雜, 在持續治療一段時間後也順利出院。結論 根據不同階段患者表現出的心理狀態, 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 有助於幫助患者建立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 提高療效。

  近幾年, 骨髓移植已經成為治療白血病患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但由於移植所需環境特殊, 治療週期較長, 治療後副作用較多, 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臨床心理反應, 進而影響治療效果[1]。為研究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干預的作用, 現對2010年1月~2014年6月實施自體骨髓移植患者21例的心理干預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實施自體骨髓移植患者21例, 其中男14例, 女7例, 年齡17~55歲, 平均年齡***31.4±5.8***歲。該21例患者中, 有12例患者為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 5例患者為惡性淋巴瘤, 4例為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未出現併發症, 並順利出院。患者在無菌層流室1.0~1.5個月, 臨床表現為焦慮不安、緊張恐懼、情緒波動大、失眠及食慾下降等。

  1. 2 心理干預方法

  1. 2. 1 在進入無菌層流室前的心理干預 大多數患者在進入之前都會產生一種恐懼的心理, 並對無菌層流室產生一種神祕感。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對於骨髓移植基本知識的缺乏和不清楚移植程式及該期間會發生的問題, 單純的注重治療及其療效, 導致一種極為矛盾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及時把握干預時機, 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治療前心理護理。首先, 幫助患者熟悉整個醫護團隊的人員, 瞭解無菌層流室內情況及所需的裝置儀器等, 使患者提前熟悉治療環境, 並消除心理上的恐懼感等不良情緒;其次, 向患者詳細介紹骨髓移植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 提高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態度, 向患者講述類似的成功病例, 減輕患者的治療心理負擔, 建立堅定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2]。

  1. 2. 2 進入無菌層流室後心理干預 對於剛剛進入層流室的患者來說, 在一個極其陌生的環境, 與外界斷絕聯絡, 不能與家人接觸, 導致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出現焦慮不安、孤獨無助的感覺, 臨床表現為食慾不好、失眠等。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詳細介紹整個無菌層流室的環境情況和注意事項, 多與患者進行溝通, 安撫其不安的情緒, 讓患者感到被重視、被尊重, 提高患者安全感。可在層流室內安裝電話, 保證其與家人的聯絡。根據患者的興趣愛好, 提供進行安全消毒後的書籍雜誌供患者閱讀, 定時收看喜愛的電視節目, 提高生活質量, 豐富生活, 避免患者覺得孤獨無助。

  1. 2. 3 採集骨髓前的心理干預 在進行採集骨髓前, 由於患者對該過程缺乏瞭解, 擔心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因此存在很多疑問。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整個採集過程和期間的注意事項, 使其瞭解在進行採集骨髓的同時將準備階段所採集的自體血輸回體內, 對身體無任何影響, 減少心理壓力。

  1. 2. 4 預處理時的心理干預 由於大劑量的化療導致的副作用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體負擔和心理壓力, 患者易產生失望、悲觀等消極情緒, 臨床表現為不願與人交流、情緒煩躁、表情冷淡、噁心嘔吐、不願意吃飯等。護理人員要有耐心和同情心, 主動向患者解釋預處理在治療中的重要性, 是骨髓移植的起始步驟, 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和護理人員的護理過程, 適當使用藥物減輕消化道系統的負擔, 及時清理嘔吐物及其汙染的地方, 按時更換衣服等物品。保證護理干預工作要做到及時、有效、詳細、周到等, 使患者感受到真正的幫助和鼓勵。

  1. 2. 5 骨髓空虛期的心理干預 移植期是患者治療的關鍵時期, 心理干預對療效有很大的影響。患者身體情況會出現很大的變化, 要加強給予患者在生活方面的護理, 同時給予患者有利的心理護理, 幫助患者消除對治療的顧慮和恐懼, 對治療樹立信心。同時, 要關注患者的舒適度, 減輕身體變化帶來的影響, 平穩度過危險期。

  1. 2. 6 造血功能恢復期的心理干預 當患者的全血細胞開始生長時, 患者的情況會有很大的改善, 患者在開心、食慾上升的同時, 又擔心病情的復發及治療後是否能正常的學習工作, 使患者出現憂鬱等情緒。護理人員要嚴密監視患者的情緒變化, 主動向患者講述骨髓移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多與患者溝通, 幫助患者樹立生活信心, 進而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2 結果

  本次研究期間, 21例實行自體骨髓移植的患者有19例患者順利出院, 其餘2例患者由於病情複雜, 在持續治療一段時間後也順利出院, 見表1。

  表1 21例患者的治療情況***n, %***

  專案 順利出院 繼續治療 有效率

  例數 19 2 90.5

  百分比 90.5 9.5

  3 小結

  心理因素對自體骨髓移植患者的治療有重要的影響, 在治療過程中要配合良好的護理, 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及時溝通, 有助於幫助患者消除對治療的恐懼, 建立成功治療的信心。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預, 根據不同階段患者表現出的心理狀態, 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 有助於幫助患者建立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 以最佳的狀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計劃, 保證自體骨髓移植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