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放地現代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在流放地》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在流放地》現代文閱讀原文

  外號叫“明白人”的謝苗,同一個誰也不知名字的年輕韃靼②人,坐在岸邊的篝火旁。謝苗是個六十歲上下的老頭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寬,看上去還挺硬朗,這時已醉醺醺的了。

  韃靼人生了病,很難受,他裹緊破衣衫,正在講他的家鄉辛比爾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當然,這兒不是天堂。”謝苗說。

  “不好,不好!”韃靼人說著,擔驚受怕地朝四下裡張望。韃靼人抬頭看一下天。滿天星星,跟他家鄉一樣多,周圍也是一片黑暗,可總覺得缺少點什麼。在家鄉,完全不是這樣的星星,這樣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連連說道。

  “你會習慣的!”謝苗說,笑了起來,“現在你還年輕,傻,嘴上的奶味還沒幹,憑那股傻勁你會覺得,這世上沒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總有一天你會說:‘上帝保佑,但願人人都能過上這種生活!’你瞧瞧我,再過一個星期,等水退下去,我們要在這裡安置渡船,在這兩岸間擺過去渡過來。就這樣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謝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著說:“我呀,夥計,可不是普通的莊稼漢,也不是出身卑賤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兒子。想當年我自由自在,進進出出穿著禮服。可現在,我把自己磨鍊到了這種地步:我能赤條條躺在地上睡覺,靠吃草過日子。上帝保佑,但願人人都能過上這種生活。當年,我從俄羅斯發配到這裡,從頭一天起我就咬牙頂住:我什麼也不要!”

  韃靼人渾身發抖,費勁地蒐羅著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語詞彙,結結巴巴地說:“上帝保佑,千萬別在外鄉得病,死掉,埋進這片寒冷的鐵鏽般的土地裡。”

  “你會習慣的!”謝苗說完就走啦。

  韃靼人帶著憎恨對謝苗說:“上帝創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興,要人傷心,要人憂愁,可是你,什麼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頭、泥土!”

  韃靼人獨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側身躺下,望著篝火,開始思念起家鄉和妻子來。紅土高坡,駁船,河流,不懷好意的異鄉人,飢餓,寒冷,疾病——所有這一切或許實際上並不存在;或許這一切僅僅是夢中所見。

  天亮了。正下著雪。

  “喂!”對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過來!”

  “行了,急什麼!”謝苗說。那種口氣彷彿他深信不疑:這世上的事都用不著去著急,因為照他看來,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個瘦高個子的老頭。他們把馬車拖上駁船,又往回劃去。謝苗叫他瓦西里·謝爾蓋伊奇的那個人,在大家划船的時候,一直站著不動,咬緊厚嘴脣,眼睛望著一處地方發愣,馬車伕請求他允許在他面前抽菸,他什麼也沒有回答,好像沒聽見似的。謝苗用肚子壓著船舵,瞧著他挖苦說:“即使在西伯利亞,人們也照樣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來。韃靼人厭惡地皺起了眉頭,一揮手,裹緊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幾個船工和謝苗拖著沉重的腳步走進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個船工聲音嘶啞地說。他在潮溼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個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門被風吹開了,雪飄進屋裡。誰也不想爬起來去關門:他們怕冷,懶得去關門。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謝苗迷迷糊糊地說,“上帝保佑,但願人人都能過上這種生活。”

  “你呀,當然,服了一輩子苦役,連鬼都抓不住你。”外面傳來狗吠似的嗚嗚聲。

  “這是什麼聲音?誰在那兒?”

  “是韃靼人在哭。”

  “瞧他這……怪人!”

  “他會習——習慣的!”謝苗說完,立即睡著了。其餘的人也很快進入夢鄉。

  那門就這樣一直沒關!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選自《契訶夫小說選》,有刪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訶夫拋棄了托爾斯泰的“勿抗惡”的哲學,他理性地認識到,托爾斯泰的哲學只是空想而不能實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學,但對於現實卻不適用。契訶夫反托爾斯泰哲學而寫了小說《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②韃靼:俄國境內少數民族。

  《在流放地》現代文閱讀題目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小說中的謝苗與年輕韃靼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這兩者形成鮮明對比,作者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後者。

  B.流放地滿天星星,周圍也是一片黑暗,這與年輕韃靼人的家鄉一樣,可他總覺得缺少了什麼,關鍵在於他不適應新環境。

  C.謝苗知道要適應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對年輕韃靼人好言相勸,年輕韃靼人雖然憎恨他,但對他的幫助還是非常感謝。

  D.小說敘寫以謝苗與年輕韃靼人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艱辛、悽苦的狀態,表達了要奮起反抗的主題。

  E.小說在刻畫謝苗這個人物形象時採取了多種方法,如肖像、動作、神態等描寫,給謝苗起外號“明白人”有譏諷之意。

  8、小說中的謝苗有哪些形象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9、小說結尾寫“那門就這樣一直沒關”,請結合全文,探析作者這樣結尾的意圖。***6分***

  《在流放地》現代文閱讀答案

  7. D,E***A應是否定了前者,肯定了後者。B“關鍵在於他不適應新環境”不準確,應是源自於他遠離家人的痛苦。C “非常感謝”錯誤,文中有“糙靶人渾身發抖”“帶著憎恨對謝苗說”等資訊***

  8.①逆來順受。他是教堂主管的兒子,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後流放服苦役二十年,但他對此採取順從和忍受的態度。②愚昧麻木。他說自己能赤條條躺在地上睡覺,靠吃草過日子,並表示自己什麼都不要;他總是勸年輕韃靼人要適應非人生活的環境。***每點2分***

  9.①簡潔扼要,卻又意味深長,突出了流放地人們的悲劇命運;給讀者留下了十分***‘一闊的想象空間,啟人深思。

  ②一語雙關,既指未關門的情形,又曲折地表露了作者要求人們行動的積極思想。③一直沒有關門使得糙靶人半夜的哭聲穿門而人,透露出要求改變現實的呼聲,深化了主題。④既突出了流放者麻木的心理狀態,又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思想情感。***答出三點即可,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