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聽則明閱讀答案

  兼聽則明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關於《兼聽則明》的文章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兼聽則明》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兼聽則明》原文閱讀

  上問魏徵①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②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目,達四聰,故共、鯀、歡兜③不能蔽也。

  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朱異,以取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兼聽則明》閱讀習題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字詞***4分***

  ①上問魏徵*** *** ②昔堯清問下民*** ***

  ③兼聽則明*** *** ④不能蔽也 *** ***

  【小題2】.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小題3】.魏徵列舉了哪些明主?哪些昏君?***2分***

  【小題4】.你從文中看出唐太宗、魏徵各是什麼樣的人?***2分***

  《兼聽則明》閱讀答案

  【小題1】皇上、從前、就、矇蔽

  【小題2】①所以皇帝如果能夠從各方面聽取的採納意見,那麼,宮內太監就不可能堵塞住皇帝的視聽,下面的情況能夠很好地反映上來了。

  ②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小題3】略

  【小題4】唐太宗:善於納諫的明君形象。 魏徵: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形象。

  《兼聽則明》閱讀翻譯

  唐太宗問魏徵:"君主怎樣能夠明辨是非,怎樣叫昏庸糊塗?"魏徵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塗。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眾瞭解情況,所以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舜帝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故共、鯀、歡兜都不能矇蔽他。

  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因受賄被下臣侮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於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宦官不敢矇蔽,下面的情況得以反映上來。"唐太宗說:"好啊!"

  《兼聽則明》閱讀拓展

  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矇蔽呢?"魏徵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瞭解得一清二楚了。"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說的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麼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徵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