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育淺述論文

  小學語文教育當前不容樂觀,教學課堂氣氛沉悶、低效。如何徹底擺脫小學語文教育當前這一困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語文教育初探》

  摘要:語文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小學語文教育,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是一項時代教育課題。小學語文教育應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加強文學教育;讓教育迴歸生活,不斷滲透創新教育,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不斷上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

  小學語文教育當前不容樂觀,教學課堂氣氛沉悶、低效。如何徹底擺脫小學語文教育當前這一困境,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近幾年,筆者對小學語文教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收穫良多。本文則淺談了筆者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閱讀教學:注重文學教育,加強人文陶冶

  文學教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關鍵部分。為此,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文學教育,訓練小學生的具有審美情趣以及對美的鑑賞能力,增強小學生的文化素養,使之養成健康、積極向上的個性。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文化內涵,使小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那些與他們年齡相符合的優質文學作品。時下,小學語文教材收錄了許多名家著作。而此類文章的教育價值比較大,對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從多個方面給小學生的情感、思想、語言等方面提供較好的審美價值。基於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運用深刻的思想、豐富的情感對小學生滲透、啟迪與薰陶,讓小學生在與文字文字的密切接觸的同時感受文學文字的獨有魅力,體驗文學篇章的內在美。

  1.提升教師文學素養是關鍵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加強文學教育的關鍵是要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這種文學素養是指文學理論素養、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與判斷能力、文學創造能力等方面的涵養。目前小學語文課本收錄的文章中,人文內涵比較豐富,情感態度以及價值取向也很豐富。小學語文教師唯有具備了較強的文學素養,方能夠領會出教材中的編排價值,才能挖掘出教材中含有的意蘊,掌握各種體裁文章中不同表達形式中的相關特點,積極為小學生和文字之間建立起一座溝通與交流的大橋。筆者認為,增強小學語文教師自身文學素養的主要途徑有:改變文學理念、提升閱讀量、增強寫作能力。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我國傳統文學中的優秀作品教育作為導向,創造性開展各種文學教育活動。小學語文教師的文學素質的增強,最終能夠推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

  2.加強文學閱讀,培養學生文學素養

  文學素養培養的主要目的在於讓小學生體驗文學的形象以及感受文學語言以及藝術技巧,讓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學鑑賞技能。讓小學生切身體驗到文學形象中的獨有的感受以及構建起他們的生活閱歷與情感,這才是最重要的文學培養目標。想要達到文學培養的最終目標,那麼就應該引導小學生充分的“讀”。一般來說,文學修養的高低往往與自己所閱讀過的文學讀物的多與少、閱讀過哪類文學作品密切相關。如果缺乏了一定量的閱讀積累,閱讀質量便無從談起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文學閱讀為先導,加強小學生的文學薰陶與文學教育。這樣一來,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促使小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語文知識與靈活運用語文這門工具,訓練學生迅速閱讀文學作品、正確理解文章主旨的技能。此外,小學生自身的文學薰陶與教育得到加強,則其人生境界會更加廣闊、更加高遠。

  二、課堂教學:應迴歸生活

  小學語文教學要回歸生活,在生活中解決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問題。生活實際上就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根源所在。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究其根源是來自於對生活的熱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著眼於生活,進一步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讓小學生演一演,再現生活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通過語言文字記載著若干生活資訊,而小學生在學習這些文章時就是一個在腦海裡將語言文字還原為生活中某些客觀事物,進而獲得一些主觀感受。基於此,筆者就嘗試將課文改編與排練成“課本劇”,指導小學生在課堂上演一演,進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比如,在傳授《歌唱二小放牛郎》這個文章時,筆者就先運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向小學生播放王二小把敵人領入八路軍預設的埋伏圈而被敵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場面。接著,筆者就組織小學生模擬這個畫面,進行導演,班上小學生各司其職,表演很出色,其中,一個小學生飾演王二小這個角色非常成功,從而加深了對此文章的理解,也深刻領悟到王二小之英雄氣概,自身情感得到很好的陶冶。

  2.引導小學生體驗與感悟生活

  要深刻理解與認知課文的真諦,教師應該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小學生結合課文去體驗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對文章與生活的感受。比如,在講解《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課文時,筆者就要求小學生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運用多媒體在課堂上向小學生展示如下畫面:和風習習,數名學生在美麗的公園裡興致勃勃地遊湖,公園環境綠樹成蔭,如詩如畫;然後筆者播放一首耳熟能詳的《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旋律;最後,筆者指導小學生邊表演邊齊聲歡唱。此時,小學生所體驗到的不只是純粹的黑白文字了,而是富有生命活力之日常的生活世界。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加深了課文理解,同時激發出了小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方法: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

  1.引導小學生親身實踐,培養創新思維

  加強小學語文教育創新的主要渠道親身實踐。而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發現,結合教材內容合理設立相關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親身實踐,從而有效激發出小學生思考的興趣,培養其創新思維,形成自己對課文的認知。比如,在傳授《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時,筆者就運用親身實踐法,要求小學生在自家中先準備好2個鐵球,在學校裡親手試驗;並要求小學生看到鐵球落地的情境進行聯想,從而加深此文的理解與記憶。這樣小學生學習此篇課文就更加輕鬆、更有激情,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2.鼓勵小學生大膽質疑、積極發問

  學會質疑與發問這是對小學生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其創新思維之主要途徑。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之課堂上應該結合教材實際合理設定相關問題,多途徑鼓勵引導小學生大膽質疑、積極發問甚至踴躍參加辯論,敢於提出自身的獨特見解與不同看法。與此同時,可以鼓勵小學生向教材質疑。比如,在教學《田忌賽馬》這一課時,筆者就重點抓住文章中“由敗轉勝”這個關鍵詞向小學生設問:課文中哪幾個段落是在描寫田忌在賽馬中失敗了的呢?哪些段落是寫田忌在賽馬中獲勝了的呢?而田忌又是如何使自己“轉敗為勝”的呢?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向小學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性和挑戰性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小學生之質疑能力與創新能力。

  3.及時適度對小學生作出評價

  要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應該及時、適度對小學生的各種創新行文給予鼓勵與評價。通過及時、客觀、適度評價,可以起到反饋矯正的作用,既是對小學生創新思維的肯定,又可以滿足小學生內心的表現欲甚至成就感,從而促進小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進一步增強小學生的創新信心。因此,教師要密切關注小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各種創新舉動,發現閃光點要及時給予肯定,條件允許的話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使小學生保持良好地學習熱情並積極投入下一個語文學習創新活動之中。這樣一來,小學生之創新能力就會進步很快。

  綜上,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門藝術。要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水平,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新課改潮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從而為小學語文教育添磚加瓦。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