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生的學習方法

  你知道美國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嗎,他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1、目標學習法

  教學內容是由許多知識點構成,由點形成線,由線完成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構成彼此聯絡的知識網。因此明確目標,就要在上新課時瞭解本課知識點在知識網中的位置,在複習時著重從巨集觀中把握微觀,注重知識點的聯絡。另外,要明確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應該掌握的層次要求,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不同層次,最重要的就是明確學習重要目標,即知識重點。有了目標能增強我們學習的注意力與學習動機,即為了這目標我必須好好學習。

  2、問題學習法

  帶著問題去看書,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確,這既是有意學習的要求,也是發現學習的必要條件。心理學家把注意分為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要求預先有自覺的目的,必要時需經過意志努力,主動地對一定的事物發生注意。它表明人的心理活動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問題學習法就是強調有意注意有關解決問題的資訊,使學習有了明確的指向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問題學習法要求我們看書前,首先去看一下課文後的思考題,一邊看書一邊思考;同時,它還要求我們在預習時去尋找問題,以便在聽課時在老師講解該問題時集中注意力聽講;在練習時努力地去解決一個個問題,不要被問題嚇倒,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你進步的過程。

  3、矛盾學習法

  矛盾的觀點是我們採用對比學習法的哲學依據因為我們要進行對比,首先要看對比雙方是否具有相似、相近、或相對的屬性,這就是可比性。對比法的最大優點在於:***1***對比記憶可以減輕我們記憶負擔,相同的時間內可識記更多的內容。***2***對比學習有利於區別易混淆的概念、原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3***對比學習要求我們把知識按不同的特點進行歸類,形成容易檢索的程式知識,有利於知識的再現與提取,也有利於知識的靈活運用。

  4、聯絡學習法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同周圍的事物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科學知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因此,知識之間同樣存在著普遍的聯絡,聯絡的觀點運用到學習當中,會有助於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歸納學習法

  所謂歸納學習法是通過歸納思維,形成對知識的特點、中心、性質的識記、理解與運用。當然,作為一種學習方法來說,歸納學習法崇尚歸納思維,但它不等同於歸納思維本身,同時它還要以分析為前提。

  可見,歸納學習法指的是要善於去歸納事物的特點、性質,把握句子、段落的精神實質,同時,以歸納為基礎,搜尋相同、相近、相反的知識,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識記與理解。其優點就在於能起到更快地記憶、理解作用.

  美國優秀學生學習生活的五大特點

  一、極其努力。優秀學生都毫無例外地把學校當作生活中心,其家長也往往十分勤奮,為自己孩子樹立了好榜樣。17歲的約翰遜·帕里斯即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其雙親都是外來移民[微博],父親通過艱苦奮鬥終於逐步創立了自己的房地產公司,而母親是一名普通祕書,儘管家務忙,卻一向忠於職守,十幾年來從未請過一天假。從父母那兒,小帕里斯學到了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老師們都認為,他是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他不僅擔任了校數學、化學競賽隊隊長,而且還是校運動隊骨幹成員。

  二、樂於學習。亞特蘭大的安得裡克·艾奇在童年時代曾因病而長期昏迷不醒,醫生認為其智力已嚴重受損,但其母切爾認定,只要使用恰當的辦法使孩子樂於學習,其智力仍有可能得到健康發展。在教育孩子時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設計出新穎、有趣、多變的方法來激勵孩子的想像力,並把學習貫徹至日常生活之中。後來,小艾奇通過“快樂的學習”,智力水平趕上了正常孩子,到了高中階段,他竟成為全班學業最優秀的頂尖學生。

  堪薩斯州魯濱遜中學裡有許多聰明、努力的好學生,但即使在他們中間,12歲的泰勒·艾默生仍是引人注目的。教師們反映說,泰勒在課堂上提的問題總比其他人來得深,而且其豐富的想像力總把大家引向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據瞭解,其父母都是律師,從他10個月大時就開始給他讀有趣的故事,15個月大時就讓他自己讀書。他自稱,他從來不像其他許多同齡人那樣感到學習枯燥乏味,相反覺得其樂無窮。

  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兒童教育專家帕克爾認為,家長們不妨像泰勒的家長那樣,在自己孩子尚未學步前就早早地注重“寓教於樂”,通常在才能測試中,成績出眾者多是樂於學習的孩子。

  三、不過分看重分數。心理學家發現:當孩子由於分數好而受稱讚時,他們往往不再願意主動去嘗試新事物,心理承受能力也較差,但他們因盡到努力而受稱讚時,卻往往會更有進取心和自信心。事實上美國有許多學者批評目前的教育制度過於強調考試成績,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對知識發自內心的追求會被對分數的追求所取代。教育專家提醒父母們: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後,不要老問做得“怎麼樣”,而應多問問做了“什麼”。

  四、對某些事物有較大興趣和熱情。波士頓中學的麥克特里從小就對汽車著迷,在車展上常常流連忘返,房間裡也貼滿了各種賽車的廣告畫。教師們一開始都有點擔心他會不務正業,但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對汽車的興趣引發了他對相關科學知識的強烈興趣。教育專家們分析說,其實興趣稱得上最好的啟蒙老師,因而在孩子很小時就應有意識地鼓勵他們廣泛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有助於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事實上,美國不少大學在選擇新生時,往往傾向於吸收那些有著自己獨特愛好和追求的申請者。

  五、父母熱心參與其校內外活動。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業優秀學生的父母都與學校教師保持著密切聯絡,並熱心參加家長會議、球賽、文娛演出等課餘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孩子在這方面表現並不突出,家長們也總是予以積極肯定,併為他們能勇於參與而感到高興乃至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