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讀後感範文

  幼兒老師愛讀書,也會給幼兒產生好的影響。那麼先來看看他們閱讀後有哪些收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海安縣濱海新區家長學校戴子云、申承銀

  《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讀這本書,看一眼題目我就喜歡上了,因為這和我最近悟得的道理是相同的,再序,覺得有許多想法不謀而合的,一路讀來親切而感動,所以迫不及待要讀完,再推薦給周圍的人。培養孩子自信、溝通以及跟別人相處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家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有人在這兒得到愛,有些人卻得到傷害。父母們給孩子愛的時候,應該想想,你給孩子的是控制、傷害,還是真正無怨無悔的愛?愛,是慢慢‘養’出來的……”黑家培養孩子的方式真的很令人吃驚,不過冷靜下來也令人佩服。

  讀到其中描述黑立國時最令我感嘆,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哪裡僅僅是調皮搗蛋就可形容的啊,簡直不可思議,簡直就是品質低下,就算是父母能容忍,但內心也必定會對這個孩子憂心忡忡,從而可能就會處處小心翼翼地另眼看待。把鞭炮丟進草堆、想把火柴丟進汽車的汽油裡***好險沒有釀成大禍***,扮演怪盜,在賣場“偷”手套……哪樣事情不值得引起父母情緒上驚天動地的反應,可是父母卻並沒有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若是我們平常人一定會覺得這個孩子思想有問題,道德品質差之類的,你看故意搗亂搞破壞,還想著“偷”東西,這不是有問題嗎?可是誰能想到其實這樣的孩子仍然是非常有愛心的,在大人眼裡孩子的那些錯誤,其實並非是大人心裡想的那樣壞透到極點,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其實他們並不壞,他們還有很多的可塑性的。

  就像立國自己所說:“當我們做錯事時,其實自己心裡不是不知道,但是若是遇到有人用訓斥的方式來責備我們,那隻會激發我們的防衛心理,我們反而死不認錯。”“一個孩子一生的環境,每個人對待他的方式就是這個小孩世界的自然規律,也會影響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滿美好還是充滿仇恨與懷疑,都是通過和周遭環境互動得來,從這個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動,老師和孩子的許多互動,都不能那個太低估對孩子的影響力。”

  還有就是立琍,愛追潮流,青春期化妝,交各式男友,真是讓人難以接受,媽媽在屢次勸說無效之後,便乾脆主動帶孩子到醫藥商店去買藥妝給孩子化妝,因為既然她喜歡這樣就尊重她的選擇,與其隨她瞎用化妝品損害面板,乾脆母親主動指導購買不至於對面板傷害大的化妝品。無法想象父母能用這樣的態度和方式來面對,我真的好震撼。

  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還是很大的,很容易就會走極端,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度。現在我們很多老師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沒有責任心,責怪孩子,現在我終於明白,不是孩子沒有責任心,而是父母老師剝奪了孩子責任心的擔當意識,什麼事情都被安排得好好的,什麼事情都必須按長者的意思來,孩子沒有個性,沒有了自主的權利,誰還能擔當?孩子被要求不可以嘗試,不可以犯錯,沒有這些寶貴的經歷,誰又懂得去擔當?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很多錯誤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是他們該去經歷的成長。其實責任心和擔當意識就是被家長們剝奪了。“希望孩子長大後擁有一個自由的靈魂,那麼就要放棄很多世俗的標準。希望孩子未來有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話,那麼我們必須給他機會,讓他去思考、作決定,並有機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信任孩子、相信孩子非常重要,也因為有父母的信任,他們會更誠實而負責任。”

  都說“美國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礦,把孩子切、割、磨變成一個寶石,就像許多拿到諾貝爾獎的傑出學者一樣。而歐洲的教育就像種花,教育人員做的是澆水、加肥料,讓種子變成它本來的樣子,無論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們都會細心呵護,讓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獨特的模樣。臺灣的教育是塑料工廠裡頭的射出成型,要求個個一模一樣。”聽了這些生動的比喻之後,我不禁想起我們身邊的教育呢?我們屬於哪一類教育?

  篇二:《告訴孩子,你真棒!》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願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著應對,於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於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個小改變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寶,對他的改變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那麼驚喜。孩子年紀小人生的路還很漫長,我們不要給以孩子過高的期望。

  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所以當他學會寫第一個字.講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把他的過去和現在拿來進行比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進步和改變我們都要真誠地給孩子鼓勵和支援。不要吝嗇你的那句“你真棒”雖然他寫的這個字在你的眼裡寫得不是很好,遠遠達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為愛他關心他養育他的父母,更不應該有這樣消極的想法。應該用你的溫暖去呵護他成長。

  其實,孩子們每天都在尋找別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裡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後還是改不過來?其實他們的心並不是真的很壞!一直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不喜歡我,連老師都說我不聽話。乾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著好。

  這樣的例子我身邊也有發生:我班有一個小孩很好動,跟人家接觸的時候動作特別粗魯,常傷害到別人,他的力氣也比較大,常喜歡起腳踢向別的小朋友。他的行為在我看來是一種無奈的發洩,因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裡很難受。其他老師對他的態度都是很嚴厲的。有一次,我上課我故意點他起來回答問題時,發現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誇張地表揚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來他像變了一個人很安靜專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讓讓他把教室裡的油畫棒盒疊好,他一個人忙得滿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疊整齊!之後還問我“老師,還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的嗎?”當時我對他的舉動感到無比的震驚!確實,我給他的信任讓他感到很自信和驕傲,因為老師已經認可他是個能幹的孩子了!

  我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常告訴孩子們,你真棒!!

  篇三

  南寧市西鄉塘區大塘小學田天梅

  每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潛能,給孩子們空間、時間,讓孩子們在讀、寫、創中發揮潛能,展示潛能,於是就有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成長。

  一、七彩苑

  1、七彩苑之華麗誕生篇

  偉大的名字總有它的分量,讓孩子參與到起班名中來,若干年後,也許孩子們不再記得自己曾是幾年幾班的,但他們一定記得他們取的這個偉大的班名。

  2、七彩苑之七彩閱讀篇

  朱老師在接受這個班級時,學生在課堂上坐沒坐相,學沒學樣,老師的問題剛丟擲,底下就炸開了鍋,聲音都蓋過老師。朱老師於是開闢課前故事講壇,每天5分鐘講故事,書是最好的鎮靜劑,5分鐘太少了,又在班級中開展讀書活動,建立班級圖書館,讓閱讀豐富孩子們的人生閱歷。

  3、七彩苑之七彩制度篇

  朱老師的班級經濟管理制度讓學生喜歡,讓學生為之瘋狂。每個人可以通過三科成績優秀、作業優秀、做好事等途徑來獲取資金,反之,如果他們沒做事偷懶,就會被***。學生每月還須支付椅子和課桌的“租金”。在執行的過程中,學生很快發現如果遵守規則,勤奮學習,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富有。經濟模擬遊戲給孩子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的情趣,給孩子們確定了很多奮鬥目標。

  二、糖果屋

  1、從零開始,習慣文化浪漫起航。

  一、二年級的孩子是粉色的,粉色階段的孩子喜歡幻想,不如學習階段的浪漫期,這是他們最天真無邪的階段,必須給孩子度過的浪漫期,給孩子足夠的浪漫,進入精確期才能發展更快。

  2、關注課前,習慣文化拔節而起。

  課前一首歌,讓原來鈴響後的躁動減少了。

  通過溫馨對話、溫情對視,讓孩子們投入洋溢四周的自由輕鬆的氛圍,讓他們享受詩意的浪漫和浪漫和幸福。

  3、賞識激勵,習慣文化自我成長

  課堂激勵評價也可以成為一種文化,它對學會的學習活動起著激勵、珍惜、改進、發展的作用。張老師在教學中實行課堂激勵機制,讓“賞識”發揮作用,而“激勵小賀卡”成為了課堂中亮麗的風景線,每當孩子們表現好時,老師在美妙的“春之曲”中給他們送上小賀卡,贈上一首屬於他們的小詩,而同學們會對獲得“激勵小賀卡”同學送上祝福:春天來嘍,春天來嘍,有一朵熱情的聰明花開了。卡片普通,詩歌卻滿含期待,這份賞識給孩子們帶來去無窮的力量。用浪漫的手段進行課堂激勵評價,讓課堂賞識教育成就習慣文化的養育,穿越孩子的生命成長,採用激勵、賞識、表揚的手段,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善待稚嫩的童心,以規範之行,塑習慣之魂。

  規矩並不是要讓孩子循規蹈矩,更重要的是要為他們離開教室後的人生做準備。這就是我們締造完美教室的價值所在。

  三、小螞蟻班

  1、樸實詩歌,美麗邂逅

  唐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用詩歌、晨誦見證他和孩子們的第一次會面。老師和孩子們在詩歌的國度中盡情遨遊,表達彼此相見的欣喜,第一次就、會面是那麼自然而和諧。孩子們因為一節晨誦課喜歡上了唐老師,每一天的晨誦都是令人愉悅的。

  2、活力兒歌,積澱文化

  小螞蟻班班級名稱、班級精神、班級圖騰與班級口號的產生,每一個都是在師生共同探討中產生的,比如,在班內舉行徵集“班級圖騰”的活動,小螞蟻們找來許多不同的螞蟻圖片,最後經過篩選,確定班級圖騰,孩子們投入熱情與智慧創造了屬於小螞蟻班的獨特班級面貌。

  3、班級製造,張揚個性

  唐老師把班級部落格中的優秀習作製作成精美的班級報紙,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習作變成鉛字都無比欣喜。朱老師還把班級部落格公開,不但孩子們關注連家長也在關注著班級部落格。班上留守孩子很多,唐老師又在班級部落格上開闢了“班級故事”的版塊,讓家長了解孩子們的在校表現。班級部落格成了老師、學生、家長的交流平臺,讓我們看到了家校共育的美好。

  4、溫情班博,心心相通

  女孩天天的故事:

  這是唐老師在一天工作之後寫下的一片博文:

  ……

  第二天,天天的媽媽就在班級部落格中留言:我平時對她很嚴格,為了讓她的學習成績好一點,有時候就忍不住打她罵她,不再將對她的愛放在表面,而是偷偷地藏在心底。通過一條條留言,唐老師和天天的媽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通過和天天的媽媽真誠溝通,天天的媽媽也慢慢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再隨意打罵孩子,不再硬抓孩子的學習,孩子好像慢慢有進步。晨誦和班博開啟了孩子的心扉,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獨一無二,使每一個孩子在教室裡都開出了屬於自己的豔麗的花。

  看著這些“完美教室”的榜樣班級故事,我被深深吸引,而魅力就是班級文化,打造有特色的班級文化石締造完美教師的總體目標,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營造出一個富有個性,並深得孩子們認同的班風學風,這些無疑是增加班級凝聚力的有效途徑。

  誰都想完美,但完美沒有一個終點,正如許新海博士所說“完美永遠是一種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做,就對了。”讓我們一起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勵與共同行動下,期待屬於自己的一次又一次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