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道有何特點

  中國的茶道更多是依附於中國傳統思想,以儒家思想為核心,那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的茶道特點,希望對您有用。

  中國的茶道特點

  茶道之道

  茶聯的集大成者《百茶聯》原創作者在天認為:“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周作人先生則認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學》一書中,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日本茶湯文化研究會倉澤行洋先生則主張:茶道是以深遠的哲理為思想背景,綜合生活文化,是東方文化之精華。他還認為,道是通向徹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茶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我們歸納出的“茶道之道”就是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還有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起源於日本本土,同時有吸收和承唐宋遺風。

  茶道之清

  清,則無雜。自古以來,喝茶為雅事,飲茶提倡“清”的精神,而與俗人飲茶則違背了茶道之清的精神,從而又引出了品茶即品人的說法。明人屠隆在《考餘事》中說:“使佳茗而飲非其人,猶汲泉以灌蒿萊,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識其趣,一吸而盡,不暇辨味,俗莫大焉。”明人陸樹聲與徐渭都作有《煎茶七類》之文,二人把“人品”列在首位。陸樹聲說:“煎茶非漫浪,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徐渭也說:“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我們再來看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寫道:“茶之為物„„沖淡閒潔,韻高致靜。”

  韋應物也道:“性潔不可無,為飲滌煩塵”皆是寫茶之性本潔,而飲茶之人必須性清才能相得益彰。飲茶本是雅事,品茶之時卻仍想著蠅營狗苟之事,豈不敗興。所以說茶道的精神之一應當是--清

  茶道之真

  真,乃茶道的起點,並追求於“真”。其中之意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人名家的真字跡;用的茶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瓷,最重要的是飲茶之人要懷有一顆真心,敬客要真情、言語要真誠、心境要真閒。茶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要認真、求真。

  中國茶道追求的“真”具有三重含義

  一、通過茶事活動追求對“道”的真切體悟,達到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二、通過品茗述懷,使茶友之間的真情得以發展,達到茶人之間互見真心的境界

  三、在品茗過程中,真正放鬆自己,在無我的境界中去放飛自己的心靈,放牧自己的天性,達到“全性葆真”。愛護生命,珍惜生命,讓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暢適,讓自己的一生過得更真實,做到“日日是好日”,這是中國茶道追求的最高層次。

  茶道之淨

  淨,即飲茶環境的“淨”和飲茶茶具的“淨”,只有這兩方面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茶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的享受品茗帶來的樂趣。

  中國茶藝的特點

  中國茶藝源遠流長,萌芽於唐代,發展於宋代,在明代時有一定的改革,興盛於清代,自成一統。

  中國茶藝既是飲茶藝術,也是藝術性的飲茶,它包含了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系列過程和技藝方法。中國茶藝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接待賓客的一種禮俗。

  中國茶藝包含有對茶葉的品嚐評比技法和操作藝術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時對周圍環境的領略等過程,體現了形式和精神的有機統一。

  一般而言,中國的茶藝程式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等內容。品茗前先要擇,整個過程講究茶壺與茶杯的雅俗一致。傳統上一般的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大多為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等各種意境。

  從地理方位上分有東南西北中五大區域性茶藝表達形式,其中主要以南區***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地區***最為突出。

  從歷史上分有六個時期,即漢唐時期為官品、宋代時期為文品、明清時期為藝品、民國時期為質品、新中國70年代時為雜品、現今則為視品。

  從生活方式上分有宮廷、民俗、文士、雅術四種類型。

  從傳統流派上分一般有九大門派.分別為漢代司馬派、隋朝袖飲派、唐代峨眉派、唐代禪派、宋代工夫派、明代徵派、清代徽派、民國時期長流派、現代時期的道派。

  在我國,被政府相關部門確認為專業茶藝組織的有浙江太極茶道、臺灣天福陸羽茶藝、四川峨眉派茶道、陝西林治茶藝、北京老舍茶藝共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