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如何種植

  椰子主要產於我國廣東南部諸島及雷州半島、海南、臺灣及雲南南部熱帶地區。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椰子的種植辦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椰子的種植辦法

  椰子學名:Cocos nucifera L. 棕櫚科椰子屬植物,植株高大,喬木狀,高15-30米,莖粗壯,有環狀葉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葉柄粗壯,長達1米以上。花序腋生,長1.5-2米,多分枝,果卵球狀或近球形,果腔含有胚乳即“果肉”或種仁,胚和汁液椰子水。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椰子主要產於我國廣東南部諸島及雷州半島、海南、臺灣及雲南南部熱帶地區。 椰子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全株各部分都有用途。

  椰子的形態特徵

  植株高大,喬木狀,高15-30米,莖粗壯,有環狀葉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葉羽狀全裂,長3-4米;裂片多數,外向摺疊,革質,線狀披針形,長65-100釐米或更長,寬3-4釐米,頂端漸尖;葉柄粗壯,長達1米以上。

  花序腋生,長1.5-2米,多分枝;佛焰苞紡錘形,厚木質,最下部的長60-100釐米或更長,老時脫落;雄花萼片3片,鱗片狀,長3-4毫米,花瓣3枚,卵狀長圓形,長1-1.5釐米,雄蕊6枚,花絲長1毫米,花葯長3毫米;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數枚;萼片闊圓形,寬約2.5釐米,花瓣與萼片相似,但較小。

  果卵球狀或近球形,頂端微具三稜,長約15-25釐米,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纖維質,內果皮木質堅硬,基部有3孔,其中的1孔與胚相對,萌發時即由此孔穿出,其餘2孔堅實,果腔含有胚乳即“果肉”或種仁,胚和汁液椰子水。花果期主要在秋季。

  椰子的分佈範圍

  椰子原產於亞洲東南部、印度尼西亞至太平洋群島。主要分佈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23°S-23°N之間,赤道濱海地區最多。主要產區為菲律賓、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國。分佈在海南、廣東、臺灣、雲南、廣西等省,以海南東南沿海為主要產區。

  椰子的生長環境

  椰子為熱帶喜光作物,在高溫、多雨、陽光充足和海風吹拂的條件下生長髮育良好。要求年平均溫度在24~25℃以上,溫差小,全年無霜,椰子才能正常開花結果,最適生長溫度為26~27℃。一年中若有一個月的平均溫度為18℃,其產量則明顯下降,若平均溫度低於15℃,就會引起落花、落果和葉片變黃。水分條件應為年降雨量1500~2000mm以上,而且分佈均勻,但在地下水源較豐富或能進行灌溉的地區,年降雨量為600~800mm也能良好生長;乾旱對椰子產量的影響長達2~3年,長期積水也會影響椰子的長勢和產量。

  椰子適宜在低海拔地區生長,我國海南島在海拔150~200m以下的地方才能生長髮育良好。適宜的土壤是海淀沖積土和河岸沖積土,其次是 砂壤土,再次是 礫土, 粘土最差。

  地下水位要求1.0~2.5m,排水不良的粘土和 沼澤土不適宜種植。就土壤肥力來說,要求富含鉀肥。土壤PH值可為5.2~8.3,但以7.0最為適宜。

  椰子的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採用種子繁殖。完全成熟的椰子,只要有適當的溫溼條件,兩個多月的時間就開始發芽。海南普遍採用預備 苗圃催芽法。選擇半廕庇、通風、排水良好的環境,清除雜草樹根,耕深15~2 0cm,開溝,寬度比果稍寬,將種果一個接一個的斜靠溝底45°角,埋土至 果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當芽長10~15cm時,移芽到有適度廕庇的苗圃中,注意澆水、排水、除草和施肥。一般一年左右,苗高約1米便可出圃定植。

  種胚繁育

  通過對影響椰子胚離體培養成苗關鍵因素的研究,掌握胚萌發、胚苗生長及促根壯苗各個培養階段的最佳培養基配方,形成一套成熟的胚離體培養技術體系,在國內首次成功獲得胚培苗完整植株並移栽成活。

  以成熟胚為椰子組織培養的外植體,誘匯出良好的胚性愈傷組織,建立了外植體的無菌培養體系,利用胚離體培養技術建立椰子種質離體儲存庫儲存椰子種質資源。

  可應用於椰子優良種苗的大規模繁育,特殊種質資源的離體儲存,培育椰子基因操作的受體材料,進行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等領域。有利於椰子種質資源的收集、儲存和利用,促進國際間椰子種質的交流,進一步豐富我國椰子種質資源。

  椰子的栽培技術

  護苗、補苗栽後要加強管理,植後初期要適當遮蔭,並要灌水保溼,缺株要及時補植。耕作、培土和間種1年耕作兩次,即在11~12月結合施肥耕作1次,在8~9月再中耕1次。隨著植株長大,樹幹莖部長出大量的 氣根,進行培土,加固樹體。椰園可間作短期作物,如花生、豆類等。起到活覆蓋和提高園內溼度的作用,利於幼樹生長。

  椰子樹需施全肥,以鉀肥最多,其次為氮、磷和氯肥,但必須注意平衡施肥。椰樹缺鉀時,莖幹細、葉短小,樹冠中部葉片首先萎焉,上部葉片向下簇伸,低部葉片乾枯, 下垂懸掛於樹幹;缺氮時,幼葉失綠,少光澤,老葉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產量降低;缺磷時會引起根系發展不良和過腐;缺氯會影響 椰果大小、氮的吸收以及植株對水分的利用。因此,施肥時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並施一些食鹽。每年可在4~5月及11~12月施肥,在距離樹基部1.5~2米處開施肥溝,效果較好。若用撒施法,應全面除草鬆土後再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