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長的海峽

  位於兩個大陸或大陸與鄰近的沿岸島嶼以及島嶼與島嶼之間的叫海峽,海峽在軍事及航運上都有著重要意義,讓我們來一起領略下世界最長海峽的風光吧。

  世界最長海峽莫三比克海峽

  世界上有幾個重要的海峽,比如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等等,它們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而世界上最大的海峽是唯一西印度洋的一個海峽,叫莫三比克海峽,它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

  莫三比克海峽全長1670千米***一說1760千米***,呈東北斜向西南走向。海峽兩端寬中間窄,平均寬度為450千米,北端最寬處達到960千米,中部最窄處為386千米。峽內大部分水深在2000米以上,在北端與南端超過3000米,中部約2400米,最大深度超過3500米,深度僅次於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

  峽內海水錶面年平均溫度在20℃以上,炎熱多雨,夏季時有因氣流交匯而產生的颶風。由於水深峽闊,巨型輪船可終年通航。海峽盛產龍蝦、對蝦和海蔘,並以其肉質鮮嫩肥美而享譽世界市場。有莫三比克暖流南下,氣候溼熱。多珊瑚礁。贊比西河從西岸注入。為東非重要航道,兩岸港口有馬任加***Majunga***、圖萊亞爾***Tulear***、馬普托***Maputo***、莫三比克和貝拉***Beira***。莫三比克海峽地處熱帶,莫三比克暖流自北向南流,終年炎熱多雨。

  據地質學家研究,約在1億多年以前,馬達加斯加島是和非洲大陸連在一起的。後來在東非地殼運動時發生斷裂並與非洲大陸分離,島的西部下沉,形成的巨大地塹海峽。才形成了這條又長又寬的海峽。

  海峽地質

  海峽兩側陸架狹窄,陸坡陡峭。海底由戴維海嶺、莫三比克海盆、馬達加斯加邊緣臺地和葛摩海盆組成。戴維海嶺縱貫海峽中部。海嶺的西南面為莫三比克海盆,因有戴維海嶺的屏障,海盆北部沉積物較厚,南部則較淺。海峽底部的沉積物隨地形而不同。東西兩側陸架以沙為主,從陸架往外到2000米等深線處,以粉沙為主,中部2000米以上的深海主要為粉沙質粘土。

  經濟地位

  僅馬達加斯加在2007年外國入境遊客人數就達到344000人次,旅遊收入達2億歐元,創造直接就業崗位2000個,各種國家公園共接待遊客99萬人次。莫三比克海峽的經濟價值日益凸顯。

  交通要道

  早在10 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經過莫三比克海峽,來到莫三比克地區建立據點,進行貿易。莫三比克海峽是從南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波斯灣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要通過這裡運往歐洲、北美,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別是蘇伊士運河開鑿之前,它更是歐洲大陸經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到東方去的必經之路。蘇伊士運河開鑿,一些巨型油輪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而需從該海峽通過,海峽的平均寬度有450公里,北端最寬處達960公里,最深點為3533米,僅次於德雷克海峽和巴士海峽。因為莫三比克海峽既寬又深,所以能通過巨型輪船。從波斯灣駛往西歐、南歐和北美的超級油輪,都是通過這條海峽,再經好望角駛往各地,因此它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

  莫三比克海峽地處熱帶,莫三比克暖流處北向南流,終年炎熱多雨,海中多珊瑚礁。海峽北口中部的葛摩群島和西南岸的馬普托港***屬莫三比克***,都是船運的戰略的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