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的功效與藥用

  中藥梔子,別名黃梔子,那麼中藥梔子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梔子的功效

  梔子為灌木,高0.3-3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圓柱形,灰色。葉對生,革質,稀為紙質,少為3枚輪生,葉形多樣,通常為長圓狀披針形、倒卵狀長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3-25釐米,寬1.5-8釐米,頂端漸尖、驟然長漸尖或短尖而鈍,基部楔形或短尖,兩面常無毛,上面亮綠,下面色較暗;側脈8-15對,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葉柄長0.2-1釐米;托葉膜質。

  果卵形、近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橙紅色,長1.5-7釐米,直徑1.2-2釐米,有翅狀縱稜5-9條,頂部的宿存萼片長達4釐米,寬達6毫米;種子多數,扁,近圓形而稍有稜角,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中醫認為,梔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在中醫臨床常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高血壓、糖尿病等症。梔子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幾點:

  1、瀉火除煩

  適於熱擾心神。①外感熱病,邪鬱上焦,心胸煩悶不眠。②火毒熾盛,高熱煩躁,甚至譫語。

  2、涼血解毒

  用於血分熱毒證。①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②咽腫目赤,熱毒瘡瘍,屬實熱的。

  3、清利溼熱

  適用於肝膽及下焦溼熱證。①肝經溼熱鬱火,心煩易怒,脅痛口苦。②溼熱黃疸及溼熱下注,熱淋澀痛。

  梔子的作用

  1、利膽退黃

  梔子水提液和藏紅花素、藏紅花酸家兔注射對膽汁分泌有明顯的增加作用,對人膽囊有明顯的收縮作用。並能明顯減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膽紅素。可促進血液中膽紅素迅速排洩。

  2、促進胰腺分泌

  梔子去羥梔子苷有促進胰腺分泌並有顯著的降低胰澱粉酶的作用,並能增加胰膽流量。

  3、解熱和對微生物的作用

  梔子和不同炮製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熱功效,以生梔子的解熱功效較強,熊果酸為梔子降溫鎮靜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後熊果酸含量明顯降低,故炒梔子的解熱作用明顯減弱,焦梔子則沒有。梔子水浸液對多種面板真菌有抑制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

  4、其他

  ***1***鎮靜:梔子水煎液有鎮靜作用,炒焦、炒炭後鎮靜作用明顯加強。

  ***2***降壓:梔子水煎液有持久的降壓作用及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3***凝血:焦山梔有明顯的凝血作用,可明顯縮短小鼠的凝血時間。

  ***4***抑制胃酸:生梔子水煎液對小鼠胃總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炒焦後對胃抑制作用明顯減弱或消除。

  ***5***瀉下:去羥梔子苷、異梔子苷有瀉下作用。

  ***6***加速癒合:梔子提取物製成軟膏,可加速軟組織癒合。

  梔子的藥用偏方

  1、治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梔子十四個***剖***,香豉四合***綿裹***。上二昧,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傷寒論》梔子豉湯***

  2、治傷寒身黃髮熱:肥梔子十五個***剖***,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梔子半,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梔子柏皮湯***

  3、治溼熱黃疸:山梔四錢,雞骨草、田基黃各一兩。水煎,日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4、治尿淋,血淋,鮮梔子二兩,冰糖一兩。煎服。***《閩東本草》***

  5、治小便不通:梔子仁二七枚,鹽花少許,獨顆蒜一枚。上搗爛,攤紙花上貼臍,或塗陰囊上,良久即通。***《普濟方》***

  6、治急性胃腸炎,腹痛,上吐下瀉:山梔三錢,盤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錢,青木香二錢。上藥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錢。水煎,分二次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7、治口瘡、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兩,山梔子、黃柏各一兩,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兩沸,含之。***《普濟方》梔子湯***

 梔子的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溼潤氣候,好陽光但又不能經受強烈陽光照射,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輕粘性酸性土壤中,抗有害氣體能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是典型的酸性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