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無公害地種植紫甘藍

  紫甘藍別名紅甘藍、紫洋白菜。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中能形成紫色葉球的一個變種,為兩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無公害種植紫甘藍的方法。

  以紫色葉球為食用器官,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富含維生素C。因此,雖然紫甘藍在我國栽培食用時間不長,但因其豐富的營養和美麗的色彩很快就倍受青睞。

  無公害種植紫甘藍:栽培季節和茬口安排

  紫甘藍喜歡溫和的氣候,但也有抗寒力和耐熱能力。種子發芽適溫為18-22℃,在25--30℃高溫條件下也能發芽。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20-25℃。結球最適溫度15-20℃。無極縣春秋兩季均可栽培。春季栽培一般1月底溫室育苗,3月底定植於露地;秋季栽培一般6月初遮陽育苗,7月中旬定植於露地。

  無公害種植紫甘藍:栽培管理

  1.選擇適栽品種。

  目前,大部分品種引自國外,我縣主栽品種為紫甘1號,該品種屬中熟品種,株型較大,生長勢較大,開展度65-70釐米,外葉18-20片,葉色紫紅色,背覆蠟粉較多。葉球為圓球形,單球重2-3千克,畝產量3000-3500千克,從定植到收穫約80-90天,貯性及抗病性較強,適宜春季保護地, 露地及夏秋季露地栽培。

  2.整地作畦。

  紫甘藍吸肥能力強。要深翻土地,整平後作成1-1.2米寬的畦。每畝施入有機肥5000千克,磷肥25-30千克,尿素30-40千克,鉀肥20-30千克。紫甘藍含鈣僅次於氮,如缺鈣會產生乾燒心,所以還要適當補充一部分鈣肥。

  3.播種育苗。

  紫甘藍一般採用育苗移栽的方式栽培。育苗播種時採用撒播,每畝用種量50-100克。出苗後子葉期溫度掌握在15-20℃,真葉期掌握在18-22℃,定植前5-7天應逐漸接近外界溫度。春紫甘藍於3月末、4月初定植在露地。坐水栽植,有利於提高地溫,利於緩苗;秋播紫甘藍定植時可先栽後灌水,以利於保墒。早熟品種株行距為50釐米×50釐米,每畝2500-2600株,中熟品種株行距50釐米×60釐米,每畝2200株。

  4.苗期管理。

  播種前苗床要灌透底水,分苗和定植澆透水,以免傷根,除此之外,儘量不澆水。

  5.蓮座期管理。

  澆1-2次緩苗水後進入蹲苗期,此期間中耕2-4次。第一次中耕要深,全面,以利保墒,促根生長;蓮座中期中耕要淺,並結合培土,以促使外短縮莖多生根,利於結球。蹲苗20天左右。到蓮座末期開始結球時應大量灌水。

  6.結球期管理。

  這一時期葉球生長快,需水量大,一般地面見幹就澆水,一直到採收。

  7.收穫。

  當葉球達到相當緊實時即可收穫。收穫時切去根蒂,去掉外葉和損傷的葉片,使葉球乾淨不帶泥土。

  無公害種植紫甘藍:病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是蚜蟲和菜青蟲。蚜蟲防治:及時清除雜草、殘株、枯葉。可用50%避蚜霧可溼性粉劑或 吡蟲啉1000倍液噴霧。菜青蟲的防治:避免與同科蔬菜連作或套種。藥劑防治可用菊酯類農藥。

  病害。在苗期要防止猝倒病的發生,要適當控制水分,多通風透光。在結球期,主要防止軟腐病的發生,尤其是夏秋季易發生,要防止積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 。用100-150毫克/千克農用鏈黴素噴灑有一定防治效果。在結球期還易發生燒邊現象,要保持土壤溼度以利於鈣的吸收。另外還要在葉面噴一些鈣素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