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是哪個朝代的_高適簡介

  高適是哪個朝代的?高適,字達夫,又字仲武,唐朝時期渤海郡人,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合稱“高岑”,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高適是哪個朝代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適是哪個朝代的

  高適是唐代人,大半生都處於唐玄宗在位的全盛時期,是繼貞觀之治後唐朝的又一個繁榮時期,當時的長安人口眾多,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城市。

  高適得益於這樣的環境,科考通過後在朝廷任職,並瞭解了唐朝邊疆的一些情況,這對他寫邊塞詩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高適也正是在這一階段寫下了一些邊塞詩,詩風巨集偉磅礴,描寫了邊疆士兵的情感和風貌。

  開元盛世看起來繁榮,背後也存在著不少矛盾,如賦稅過重,改年號天寶後,國力不斷衰退,於是高適就寫了一些憂國憂民、褒揚好官和諷刺奢靡的詩,提醒當政者施以仁政,感慨邊塞不利,對戰死沙場的士兵表示同情。

  安史之亂後,唐朝已不再繁盛,高適對唐朝的政局充滿了憂慮,指出內政不清明帶來邊疆外患,批判了當時的局勢。

  高適是盛唐傑出的邊塞詩人,早年不得志,遊歷與各地,在隱居過一段時間,年過四十才得以報效朝廷,對唐朝的局勢和邊塞之事比較瞭解,寫的詩也多反映當時的情況。高適是一位豪放、愛國的人,寫的邊塞詩有獨特的風格。

  高適簡介

  高適本來是渤海郡人,二十歲的時候前往長安,後來又遊歷到了宋州,並定居在了宋州宋城,親自種田耕作,過了八年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公元731年,時年二十八歲的高適往北到了燕趙之地,想要進入到信安王、張守珪的帳下,並寫下了幾首贈別、邊塞詩作。四年後,高適參加科舉考試落榜,於一年後創作了不少詩。三十五歲的時候,高適回到宋州,寫了名作《燕歌行》,此後的十年間都住在這裡,偶爾出遊到楚地、東平、魏郡等地方。

  公元749年,高適張九皋的介紹下參加了有道科,通過考試,當上了丘尉。這時候他已經四十六歲了。第二年秋天,高適帶兵增援駐守邊境的青夷軍,在回來的路上寫了講述這次邊疆之行的詩。公元752年,高適辭去丘尉一職,到長安遊覽,同年初冬,在哥舒翰手下做掌書記,後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助其駐守潼關。

  安史之亂爆發後,潼關淪陷,高適參與了討伐永王和安史之亂的平叛,解救睢陽的危機。之後高適幾經貶謫和升遷,最終在任散騎常侍時去世,終年六十二。

  高適的詩集

  高適的詩中有很多是描寫邊塞士兵生活的,往往體現了一種高昂悲壯的藝術美。詩的型別以七言歌為主,題材豐富,包括了邊塞詩、送別詩、憂民詩、詠懷詩、諷時詩這幾種,用最樸實的文詞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看法。

  高適的邊塞詩有《燕歌行》、《塞下曲》、《九曲詞三首》、《薊門行五首》等,主張同質樸的語言表達現實的本質,也是其最有成就的一類詩。這些詩描寫了軍旅生活的艱辛,讚揚了士兵為國立功的高昂之情和對和平的嚮往,並抨擊將領不顧士兵的生死、奢侈享樂、安邊無策,體現了高適的憂國之心。

  高適的送別詩具有代表性的有《別董大》、《別韋參軍》,雖然過著流浪困苦的生活,但依然以豁達的心境寫下了這些詩。其《東平路中遇大水》之類的憂民詩反映民生矛盾,講述了百姓生活的艱難。高適的詠懷詩如《封丘作》、《別韋參軍》等作品,抒發了不能一展抱負的情感,《古歌行》等諷時詩批評了政治弊病,表達對當權者的不滿。

1.高適的歷史評價

2.高適《除夕作》閱讀答案

3.高適的生平事蹟

4.關於離別的古詩高適《別董大》賞析

5.舊唐書高適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