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是哪個朝代的_高適詩歌燕歌行賞析

  高適,字達夫,是渤海郡地方的人,是著名詩人。那麼高適是哪個朝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高適是哪個朝代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適是哪個朝代的

  其實關於高適是哪個朝代的這個問題從他的詩中就可以判斷出他所處的朝代,讀過他的詩的人就會很清楚的知道,他的詩大都是描繪了盛唐時期的繁榮景象與社會現實狀況。所以說高適是唐朝時期的頗負盛名的詩人學者。他曾經擔任過許多職務,例如刑部侍郎、散騎常侍等,他也最喜歡詩,他以詩為友,最出名的是他的邊塞詩。

  盛唐地位的保持自然離不開戰爭,高適寫的邊塞詩也體現出了高適是哪個朝代的問題的答案。高適最具代表的邊塞詩《燕歌行》、《薊門行五首》等廣受讚頌。此外,他的《高常侍集》被後世傳頌。另外他的詩還以下幾類,反映百姓疾苦的、懷古諷今的、感時傷世的和詠懷詩。他的詩歌大都熱情豪放,激情四射,積極昂揚。充分表達了對唐朝時期繁榮昌盛景象的滿足。

  另一方面,他的詩反映了唐朝時期底層社會百姓的生活狀況,由於反映現實,高適又被後人稱作是現實主義詩人。高適的詩歌風格雄渾豪壯,每首詩中無不蘊含著他的凌雲壯志,遣詞造句以簡約主義為主,不受束縛,放蕩不羈,體現了浪漫主義色彩。

  所以說,高適的詩歌之所以有這些風格,和他生活在盛唐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盛唐時期的文化環境造就了高適這樣的詩人。

  高適詩歌燕歌行賞析

  高適寫的最多的是就是和邊塞有關的景物和場景,成就最大的也是邊塞詩。比如《燕歌行》,這首詩是高適看到一個從塞外歸來的人寫的《燕歌行》,一時有感,想起自己在邊塞守城的情況,於是就寫了一首《燕歌行》來應和。

  詩歌很短,卻濃縮了戰爭的全過程,最開始寫的是戰況,後來寫戰敗的原因,最後寫將士被敵方包圍,雙方戰鬥的結局。這不僅代表高適創造的最高峰,也是整個唐朝邊塞詩的最高峰。

  高適偏愛邊塞詩,其他型別的詩歌也很有代表性。比如《別董大》,這首詩是中學時代必學的詩歌,前兩句採用白描手法描寫眼前之景,大雪紛紛,黃雲漫天,景色很悲涼。任誰在那樣的景色面前,心裡都會很落寞,是高適卻話鋒一轉,告慰友人,前去的路上一定會遇到知己,你的大名誰人不知啊,肯定有欣賞你的人,不要覺得孤單。

  高適還有反映民間疾苦的詩,他最大的心願就是為國家效力,能為百姓做實事,對百姓的困苦生活表示深深的同情,如《東平路中遇大水》;高適想為國家做事,但是不願受官場的潛規則所束縛,痛恨統治者和為官者的不為百姓著想,如《古歌行》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詠懷詩,如《別韋參軍》等,表達心中的理想難以實現,抒發對現實的不滿。

  高適簡介

  高適出生在武則天時期,是唐代詩人、政治家,唐玄宗開元十一年他二十歲,這一年過年的時候他來到了長安城,後來他以客人的身份在樑宋遊玩一陣後,就在宋城住了下來。

  高適二十八歲的時候,他開始向北方出發,也曾經想過投奔朝中的官員,而且還為此作過包括《信安王幕府》、《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別》、等詩,但是努力了三年都沒有成功,一年之後在他三十二歲的時候,他去了長安,想要考個功名,但是落榜了,只能無功而返,又是一年過去,這一年他又作了包括《淇上別業》、《酬陸少府》和《自淇涉黃途中作》等詩,三十五歲的時候再次回到宋城居住,並作了《燕歌行》這首詩,四十六歲的時候,雖然身上還是沒有功名,但是他得到了朝中官員張九皋的推薦再次應試,這一次中榜被授為丘尉,在他四十七歲這一年秋天的時候,他以丘尉身份送兵去青夷軍,一年後的春天歸來,作有《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薊門》、《自薊北歸》等,五十三歲因為安祿山攻陷潼關,他跟隨唐玄宗到了成都,在永王謀反後,高適出任淮南節度使征討他,一年之後永王之亂平息,他又受命討伐安史之亂。

  六十歲官位被調為劍南節度使,第二年成為刑部侍郎,後又轉為騎常侍,被封為渤海縣候,但僅僅過了一年,在他六十二歲正月的時候,高適逝世,傳世的有《高常侍集》等作品。

猜你喜歡:

1.高適《除夕作》閱讀答案

2.高適的詩集

3.高適岑參合稱為什麼

4.燕歌行 高適

5.高適:燕歌行·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