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歷史事件

  洪秀全早期思想指稱他1843年-1847年所著的著作和實踐活動為中心而展開的思想。他把基督教的某些要素與以儒教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思想文化揉合在一起,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洪秀全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太平天國天王,清末農民起義領袖、民族英雄。籍貫廣東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家鄉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1] ,漢族。1814年***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於廣東花縣福源水村,後來移居到官祿布村。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響較大,創立的拜上帝會仍舊有著十分嚴格的等級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佈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洪秀全後來建立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咸豐三年***以南京為首都,並將其改名為天京,1864年***同治三年***在天京病故,太平天國在他去世後不久覆亡。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對清王朝乃至整個近代歷史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洪秀全創立教派

  1836年***道光十六年***,洪秀全翻閱以前在廣州應試時收到的基督徒樑發的《勸世良言》一書,詳讀之後被宣揚上帝的基督教義所感動,萌發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觀念。[1] 把書中內容與自己以前大病時的幻覺對比,認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一氣拋開了孔孟之書,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教義,索性把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雖然未曾讀過《聖經》,洪秀全卻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稱之為“拜上帝教”。自稱是上帝的二兒子,耶穌的弟弟。洪秀全最初在廣州附近傳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洪秀全遂說動好友馮雲山同毀了孔子的牌位,改奉基督教,並向鄉親傳播教義。其後,他又編寫了《原道救世歌》等佈道詩文,抨擊社會上的種種邪惡現象,呼籲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義進行改造社會的活動。[1]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和馮雲山轉至廣西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下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至次年間,在家鄉的洪秀全寫下《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初,洪秀全在廣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學習了幾個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認為,洪秀全對教義的認識不足夠而拒絕了,於是其自行施洗。洪其後再到廣西會合馮雲山,在馮雲山的協助下,於當年內在廣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會”,吸收了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等2000人為會員。[1] 並陸續制訂拜上帝會的規條及儀式。洪秀全的拜上帝會與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道光三十年***決定反清,加緊準備。會眾在下半年間陸續前來金田團營。

  洪秀全的金田起義

  1851年1月11日***咸豐元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853年***咸豐三年***定都南京,稱天京。頒佈《天朝田畝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鹹

  金田起義豐六年,因掌握軍政實權的東王楊秀清“威權逼己”,遂密詔***一說無密詔***北王韋昌輝率軍返京誅楊。韋又擴大事態,濫殺無辜。洪秀全迫於眾怨,只好殺韋,以翼王石達開主政。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馮雲山、蕭朝貴已死,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主張把四書五經列為禁書,楊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讓步,後者只好同意四書五經在修改後可以刊印流傳,然而,直至太平天國滅亡仍未曾刊行。在當時的清朝許多國民由於抽***而體質虛弱,難於戒除煙癮,導致白銀大量外流,國庫虛空,民生困苦。洪秀全通過制定嚴厲的刑罰來禁止***買賣,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主權原則上,洪秀全對清朝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一概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