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派太極拳樁功的練習方法

  太極樁功是太極拳基本功,我們今天學習。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圓活輕靈,想要達到太極拳高深境界,需要紮實的基本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樁功是太極拳入門基本功,是每個習武之人必學的功法,常練太極樁功能增強腿部和腰部力量。

  我小時候練武術的時候,還沒有樁功的說法,那時叫站樁,它是武術基本功的一部分。武術基本功主要是腰腿功夫,內容是踢腿、壓腿、涮腰等。練習基本功的一般是小孩。這些內容跟現在專業隊員練習的內容基本一樣。

  對我們的功法練習,比如有“抱腿”——外形動作如金雞獨立,單腿獨立,一腿上提,雙手摟抱上提的腿,讓膝蓋上頂到胸口。這個動作是有技擊作用的。它是個頂膝動作,也是為了鍛鍊單腿獨立時的身體平衡。

  習練要武術要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於求成,掌握太極拳的基本功,再熟記太極拳內功心法,便能快速入門。

  其他還有“張飛擂鼓”,做法是騎馬蹲襠式站立,雙手如爪,左手上舉,右手下砸,右手上舉,左手下砸。上舉時,手背朝上手心朝下;下砸時,手背朝下手心朝上。上舉不過頭頂,下砸不過腰襠。如此雙手—上一下反覆運動。

  還可以正面上舉下砸,然後練習兩個側面的上舉下砸。這個功法是為了練習肢體的力量。太極拳是武術,手上沒有定的力量是不行的。其他武術門派練習臂力、抓力的方法很多。比如抓罈子、擰木棍等。

  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因此不能把肢體練得過於僵硬,這些功法練習,就是為了增強擒拿抓握的力量。練習時,身體要放鬆要把力點用到十指上去。不是十指用力,而是意念灌注十指。

  練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帶動身體四肢,做到節節貫穿,拉伸筋骨肉,周身協調一致。

  “張飛擂鼓”就是要求用這樣的意念練習,它是練習手的叼拿力量。這是武派太極拳專門練習的功夫。

  另外還要練習步法。太極拳不講究練習死樁而是講究練習活的樁步。活樁的練習方法很多,比如有五行步、三角步。武派太極拳的推手是活步推手,步法是三步半。推手時的進步退步也不是直線的而是三角步。

  五行步也是一種三角步,但是比較複雜,有轉身的動作。另外還有環形步,但是不同於八卦掌的練習方法,而是走8字形。除此之外還有拖拉步,也叫寸步。

  通過這些步法練習,訓練人的虛實變化,並不要求人像木頭樁子一樣站立不動。太極拳不講究練習站立不動的死樁,而是注重通過虛實的變化讓對方不能打動自己的樁步。這些功法的練習,是學習太極拳的基礎,開始就要練習。

  這是我小時候武派太極拳比較獨特的練習方法。其他還有踹腿練習。

  對成年人來說,練習方法不同於少年兒童。這些在我的《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中有詳細闡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總體來說,太極拳注重的是活步樁功的練習,不大注重定式的樁功練習。現在,說站樁,就要站立很長時間,有的達數小時之久。小時候我練習拿大頂鍛鍊臂力,老師也要求練很長時間。

  其實,從現代科學來講,這種長時間的靜力訓練是不太科學的。定立的樁功站的時間過長,腿部的靜脈就會充血,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靜脈曲張,這是不利於健康的。我認為定步樁功練習的時間每次不要超過半小時,練完後要活動活動,散散步。

  武派太極拳除了這些功法外,還有定式架的練習。比如,做個懶扎衣的架勢,可以站立十分鐘。還有單鞭,也可以作為定式架進行練習。練習時,要求手、眼、身法、步都達到要求,要不斷調整姿勢。

  武派太極拳外形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實際內在的意念、身法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比較難練。我小時候練拳師傅都要求我們練習定式。定式練習可以調整身姿保持身形。定式練好後,再連起來練習整套動作。

  並不是所有的拳式都要練習定式,但是主要的拳式要練習定式。

  過去,練習太極拳是非常重視樁功,也就是基本功的,練完基本功,才能學習套路、推手,還有包括持器械的方法,都要按照規矩要求去做。過去武派太極拳傳授很少,就是因為嚴格。

  現在,學習太極拳的多是中老年人,我認為對中老年人來說,也應該先練好基本功,也就是樁功,腰腿有了功夫後,再練習套路,效果會更好。

  練習樁功要注意一句話:“無過不及”。現在一些練功的人出現了各種偏差,都是由於過。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練拳和教拳就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能都按照一種方式學拳、教拳。

  教拳不能死教、死練,要靈活,最低要做到死教活練。小孩練拳,拳架可以低一些;老人練拳,拳架就要放高一些。總之要“無過不及,因人而異”。

  武式太極拳樁功 六步功法歌訣

  一步功法

  太極技藝要提高,樁功修練為主導。基礎定步混元樁,身法意念須得當。

  體鬆氣沉自然站,兩腿微曲目平看。雙膊抬起胸乳前,撐抱意念要周全。

  亦可兩手在胯旁,提按之意靜中藏。堅持定時經常站,健身強體功力現。

  二步功法

  定步技擊樁功站,懶扎衣式貴當先。兩腿前三後七擔,不丁不八是關鍵。

  虛步騰挪實精貫,提神涵胸意丹田。兩膊掤起於胸前,雙手內合目前瞻。

  高不過眼遠足齊,後手守中不可離。靜中去求意念動,健身壯基內功增。

  三步功法

  技擊樁功虛實換,前弓後座五行現。兩手劃圈在胸前,不可凸凹與缺陷。

  務使兩手運化圓,圈套圈來環套環。合為內旋開外旋,八法勁道在裡邊。

  進退協調兩手轉,上下隨和意氣連。鬆沉轉進動中變,以上帶下達貫串。

  四步功法

  活步樁功技擊寶,懶扎衣式為主導。兩手陰陽隨圈轉,站走螺旋開合變。

  前進後退任意換,上下相隨身法伴。平圓立圓環套環,陰陽虛實隨腰現。

  身法十三相配用,鬆沉做到最為重。圈環意念來引導,神意氣合方為妙。

  五步功法

  兩手劃圈隨步變,神意引導內外轉。陰陽沾走虛實換,五行步法在裡邊。

  前進後退左右轉,定為中土是關鍵。以下帶上整體現,外擺內扣隨顧盼。

  掤捋擠按為四正,採捌肘靠更奇玄。鬆沉沾走陰陽找,蓄髮鬆緊配合好。

  六步功法

  精神提起為先行,周身上下貴貫通,開呼合吸氣調配,蓄髮全靠五弓備。

  陰陽摺疊複合變,沾走肘間精中練。丹田鼓盪內勁增,對拉拔長壯腰功。

  內氣迴圈周天通,健身益壽技藝精。修養身心求中和,終生探研太極學。

  武式太極拳樁功要領

  調身

  口訣極簡單,一共十四個字:“兩會一點一垂線,全身體重到湧泉。”“兩會”指人身穴位“百會”和“會陰”,“一點”指兩腳“湧泉”穴連線的中點。

  操作上使這三點位於一條與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線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貫通。“全身體重到湧泉”基本上屬於假想的,或者稱感覺上的。因為根據人體的幾何外型,重心無論如何不會在身體的最下部。

  但是長期在這種意識引導下,很快可以進入上輕下沉的穩定感覺,進而達到腳下雙輕。此後即有一陽發動,排除“妄動”的可能。

  操作時,姿勢略同於太極拳的預備式,因而老輩拳譜中,預備式又稱為無極式。兩腳放平,略窄於肩,全身各大關節自上而下放鬆,不可使一處僵硬,且要注意,各骨節間須是鬆張狀態,不宜軟塌。

  唯初學很難辨識,因此這一階段必須經明師校正,否則難得其形。百會、會陰、兩腳湧泉穴連線的中點要在一直線上,自然鬆垂落地。感覺全身體重落入兩腳湧泉處。全身無一處掛力為最佳。

  如果樁式正確,身體不自覺地出現無方向的擺動是很正常的現象,無須刻意保持不動。要牢記 “道法自然”的道理。

  調心

  這個環節十分重要,口訣有八個字:“無念無慾,毋妄毋助。”這對很多人來說顯得很不可思議,怎麼可能什麼也不想呢?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會在某一時間頭腦中出現片刻空白。

  也許站樁十五分鐘只有一秒是這樣的,也許連一秒也沒有,但隨著日積月累這樣的時候越來越多,漸漸連在一起,站樁的質量也就提高了。有人主張“一念代萬念”,但我師曾教我,這一念最終也必須除掉。

  習慣了一念代萬念以後,要除這一念反而難上加難。這也是要注意的。“妄”與 “助”是更難戒除的。從師學習無極樁時切不可追問下一階段感受會是如何。老師今天說了,也許你明天就找到了這樣的感覺。

  但這是你自己根據老師的說法想出來的,就是“妄”的。排除“妄”字就是要踏踏實實練功,加上老師的指點,進步會很快的。“助”也是練功者常會遇見的。

  某一天站得很舒服,覺得身上很滿,不免會想時間更長一點,身上更滿一些,更大一些,這就是助。練功不要心急,最要穩步求進,漸次循升,否則得來不是真貨矣。

  調息

  呼吸純任自然。就是不必去在意呼吸,有人講“忘息”,也是這個意思。任無極樁的太極內功來塑造你,而不是刻意去製造某種模式。功夫久了,呼吸上自然就有變化,人為去追求往往適得其反。

  樁功的評價 也用八個字

  “無形無相,無根無極。”

  所謂無形無相者,兩腿不屈蹲,兩手不作勢,外不帶一絲張狂,秀若處女,內斂一團精神,不怒而威。平和中正,泰然自若,有佛祖拈花之妙,妙處全在“無中生有”。

  無根無極者,指無所思,無所住,真氣瀰漫,自然發動,隨動而動,自然順遂,無一絲勉強,無一絲滯病。故而有無所不在,無所不是之妙。

  能循此操作,漸至評價之境,太極之門可入。真氣發動,自然明曉無極生太極的妙理。至此樁功始有小成。然終不可廢。須知太極拳“鬆則益鬆,輕而愈輕”,並無止境,此不可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