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是怎樣的

  孔子的思想對中國的發展乃至整個世界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孔子的生平,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生平

  孔子出身貴族,是商湯的後裔,商亡後,微子啟建立了宋國,死後傳位給弟弟微仲,其後世得孔姓。孔父叔梁紇六十六歲娶得顏氏之女顏徵在,彼時顏徵在還不滿二十歲,年齡相差有點大,這在當時於理不合,所以兩人住在尼山,後得孔子。

  孔子三歲時父親病逝,被父親的正妻趕出家門,孔子長大後深知努力學習的意義,志在學問,後踏入仕途。魯國內亂時,孔子逃到齊國,齊國大夫欲加害於他,後又逃回魯國,經過這麼多年磨練,已小有成就。與季氏出現矛盾後離開魯國,開始了周遊列國旅途,先後到過衛國、陳國、蔡國、葉國等國,均未得到重用。最終回到了魯國開創私塾,專心教學。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歲時病逝,很多弟子為他守墓三年,只有子貢一人守了六年。

  關於孔子的故事

  顏回是春秋時期的人,他14歲就跟隨孔子,跟他學習各種為人之道和知識。並且他自己很爭氣,成為了孔子的最得意的學生,在這麼多弟子當中,孔子對他的稱讚可以說是最多的,說他是個好學的人,也是一個“仁人”。因此後世對顏回的讚揚依舊是絡繹不絕,後世的君王或文人都尊崇他為顏子。說起這一對師生,就不得不提一下,孔子曾跟顏回有過這麼一段對話。

  孔子說:“顏回啊,你先過來。你想想你家境比較低微,為什麼就不去做官,然後以彌補家用呢。”顏回回答道:“對於做官這件事情,我一點兒心思也沒有,城郭外面我有50畝田地,我可以用來耕種糧食;在城郭內部的40畝田地,我們可以養殖蠶和種植麻;我有著自娛自樂的方式,那就是波動鼓琴,並且夫子你跟我說的那些道理足以讓我感到愉悅,我又為何非得要去做官呢。”孔子聽了他的回答之後,先是變了一個臉色,說:“說的實在是好啊,我知道這是你心願。我聽說善於滿足的人,不會因為利益來使自己勞累;那些安閒自得的人,知道自己已經失去很多東西,但是也不會覺得有絲毫的畏懼;注重自己內心修養的人,不會因為自己不做官而感到慚愧。這樣的話我曾說了很多次,但是在你的身上我才是真正的看到,讓我有了收穫,可喜可賀。”

  孔子三人行的故事

  這句話的完整意思就是:“幾個人在一起辦事學習,必定有能讓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選擇其中好的對我們有用的地方來學習,看到別人的缺點,要反觀自己有沒有,如果有,就要及時改正。”

  孔子這句話,總得來說,是一種虛心好學的精神,但他又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虛心好學,,一個是反省自己。虛心學習是集中在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一種虛心學習的好學精神。我們從孔子的求學經歷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也將這句話踐行到底。孔子的學問,都是從身邊的人身上學習而來的,他一生拜了很多老師,只要從別人身上能夠學到有用的東西,他都會虛心求教的。

  第二個自我反省方面,是最後一句,對照別人的缺點,來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改進自己。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自省精神。孔子也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都會多次反省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如果能夠清楚自己的缺點,那麼就肯定會想法去完善自己,改掉自己的缺點。

  孔子“三人行”,表達的是一種學習精神,同時也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