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文化的精神內涵

  六堡茶茶文化作為中國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逐漸被廣大的消費者所理解和接受,而六堡茶茶藝作為茶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也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茶藝、茶藝美學與茶藝美學思想

  1.1 茶藝溯源

  茶藝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她是以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內涵為底蘊的。早在唐代,“藝”已經與“茶”開始聯姻,茶道源於我國唐代,並與“茶藝”同義,並行不悖。由此可見,茶藝的出現可追溯至唐代。到了宋代時期,鬥茶盛行,此時的烹茶、點茶、飲茶早已成為茶藝發展的星星之火。而明代起開始流行泡茶,為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清代由於茶葉外貿與內需的擴大,名茶日益豐富,並以形成六大茶類,飲茶文化顯著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壺泡法,茶具精美講究;二是重視品茗賞景的心境愉悅。茶藝,可謂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盛極於清。

  目前,茶藝一詞最早出現於何時還尚未探明,但對茶藝發展歷史的追溯及其定義的研究討論卻從未停止過。有學者認為茶藝是來源於生活又融入了人們自己審美理想的泡茶方式,也有人提出茶藝是茶文化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是以飲茶方式為物件、具有規範儀式和審美創造的活動。因此,從茶文化的層面分析茶藝是一門陶冶情操提升人的生活品位並與書法、文學、繪畫、陶藝、插花、音樂等其它文化和藝術相互融合的博大精深的綜合藝術。廣義的茶藝是在研究茶葉的生產、製造、經營、飲用等過程創作的藝術形式,而狹義的茶藝是研究如何泡好一杯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廣義和狹義的共同特點是:通過藝術的展現,達到物質和精神的統一。綜上所述,凡是六堡茶生產加工、銷售、飲用等一系列過程創作的藝術都屬於六堡茶茶藝的範疇。

  1.2 茶藝美學

  茶藝美學是指探討製作茶和品飲茶的技巧、禮法、茶道的審美意境的綜合學問,是茶藝特色和美學的結合。茶藝的美是一種綜合的美,它融匯了音樂、舞蹈、飲食、服飾、建築、書法、繪畫等藝術門類的美學特徵,又加以凝練和昇華,形成一種寧靜、典雅、平和的中國式古典特徵的美學範疇,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追求。有學者認為茶藝美學特徵主要表現特徵有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和藝之美等,也有學者認為茶藝美學特徵表現出外在美和內在美,也就是形象美和心靈美。外在美有茶之美、茶器之美、茶席之美、茶技之美;內在美有茶德之美、和諧之美、儒雅之美、中庸之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茶藝已經和其它文化藝術領域交叉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傳播形式,也逐漸成為新時代高品質生活和健康生活的象徵之一。

  1.3 茶藝美學思想

  茶藝美學思想的產生離不開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在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茶葉所展現的“以和為美、以禮為美、崇尚豁達、崇尚自然”的審美思想特徵,不斷與儒家的“中庸和諧、仁義樂觀”思想、佛家的“茶禪一味、和敬清寂”理念、道家的“天人合一、清靜無為”哲理產生共鳴與融合,形成了當代處處滲透著真、善、美精神和東方和諧文明的茶藝美學思想特徵。經過茶文化思想與其它文化思想的不斷融合和發展,當代茶藝美學思想逐漸以崇尚自然、返璞歸真為核心,追求高雅脫俗、文質彬彬、淡薄閒適、隨遇而安,嚮往精神的絕對自由。

  茶藝美學思想是通過茶藝演示傳遞美學的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感受和思想訴求,是茶藝美學從物質形態上升到精神形態的表達方式。由此可見,只有從物質和精神領域的各個方面出發,廣泛的培養自身的美學鑑賞水平和提高自我審美修養,才能感受茶藝美學思想的真正內涵。對六堡茶茶藝美學思想的理解,也必須瞭解六堡茶歷史文化,熟悉六堡茶加工工藝,掌握六堡茶沖泡品飲技巧,充分感受六堡茶品質特色。

  六堡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六堡茶,屬黑茶類,採摘一芽二三葉,經攤青、殺青、揉捻、漚堆、乾燥等工藝製成,分特級和一至六級,主產於中國廣西梧州六堡鎮,享譽海內外。六堡茶在清代嘉慶年間,以特殊的檳榔香味而被列為全國名茶之一。排名僅次於普洱茶。飲用六堡茶時,把六堡茶放在瓦鍋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後,稍置放,待微溫飲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滯、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適量冬蜜攪勻飲之,可治痢疾。儲存五年以上的陳六堡茶,可治小兒驚風等症。六堡茶沖泡後隔夜滋味不變,湯色不濁,喝時清涼祛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