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茶文化的精神理念

  鐵觀音茶文化有著什麼精神理念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鐵觀音的茶道精神理念:純、雅、禮、和

  鐵觀音的沏茶技藝,沖泡過程非常講究,是一門融傳統技藝與現代風格為一體的品茶藝術,極具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茶友之純淨,乃為茶道之本;

  雅:沏茶之細緻,身韻之優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流程;

  禮:感恩於自然,敬重於茶農,誠待於茶友,為茶主之茶德;

  和:是人、茶與自然的和諧,清心和睦,屬於心靈之愛,為茶藝之“道”也!

  白鶴沐浴***洗杯***-觀音入宮***落茶***-懸壺高衝***沖茶***-春風拂面***刮泡沫***-關公巡城***倒茶***-韓信點兵***點茶***-鑑嘗湯色***看茶聞香 品啜甘霖***喝茶***

  用開水洗淨茶具; 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佔茶具容量的五分; 把***的水提高衝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 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裡; 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裡;

  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聞杯蓋的香味。 乘熱細綴,先聞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聞,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

  鐵觀音傳統的衝飲方法非常講究。茶具要小巧精緻,水最好用山岩泉水。將水燒沸,先把茶壺燙熱,裝上大約佔壺容量十分之四五的茶葉,衝入沸水,用壺蓋颳去浮上來的泡沫,蓋好壺蓋,此時便有一股殊香撲鼻而來。隔5——20秒鐘,再緩緩倒入水茶杯,每人各持一杯,先聞香,再品味,慢慢啜飲,便滿口生香,回味甘美。鐵觀音素有“觀音韻”之稱,其***微苦,回味甘香,清鬱雋永,韻味無窮。

  鐵觀音茶文化的介紹

  茶文化包括茶的歷史、茶的著作、茶的傳說以及人們在飲茶、品茶中的學問,還包括茶在人際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義……這些博大精深浩如煙海而獨特清新的人文景觀日益充實和豐富著茶文化的歷史畫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亮麗風景。可以肯定的說,中國是最早發現茶和使用茶的國家。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中華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內涵,具有很強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華茶文化在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向周邊國家傳播,不斷地影響著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

  名茶***鐵觀音***的沏茶技藝,沖泡過程非常講究,是一種融傳統技藝與現代風韻為一體的品茶藝術,極具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化茶友之淨純,乃為茶道之本。

  雅:沏茶之細緻,身韻之優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流程。

  禮:感思於自然,敬重於茶農,誠待於茶客,為茶主之茶德。

  和:是人、茶與自然的和諧,屬於心靈之愛,為茶藝之“道”也!

  鐵觀音茶文化的歷史傳說

  一、“魏說”--觀音託夢

  相傳, 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著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順著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裡,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二、“王說”--乾隆賜名

  相傳,安溪西坪南巖仕人王土讓[清朝雍正十年副貢、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廣黃州府靳州通判,曾經在南山之麓修築書房,取名“南軒”。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與諸友會文於“南軒”。每當夕陽西墜時,就徘徊在南軒之旁。有一天,他偶然發現層石荒園間有株茶樹與眾不同,就移植在南軒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採製成品,烏潤肥壯,泡飲之後,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讓奉召人京,謁見禮部侍郎方苞,並把這種茶葉送給方苞,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轉送內廷,皇上飲後大加讚譽,垂問堯陽茶史,因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賜名“鐵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