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與潮汕的故事

  功夫茶是潮汕地區的一個特色,功夫茶與潮汕有什麼吸引人的故事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在遠離潮汕本土的地方,如果隨便請一個人說出一件與潮汕有關的事,大多數的回答恐怕都是:”會做生意”和”喝工夫茶”。他們在回答時,可能並不覺得這兩件事物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絡。但如果在潮汕地區生活久了,就知道茶道、人道、商道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

  “工夫茶香濃得怪”,是潮汕十八怪之一。常言說:”家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被列在末位的茶,在潮汕可卻是第一位。潮人稱鳳凰單叢茶為”茶米”,不說喝茶,而是”吃”茶,可見其“一日不可離此君“的地位。

  潮汕人喝工夫茶,以”濃”、”苦”出名。因為地處亞熱帶,熱天最解渴的要靠”水”和”甘”。但是水喝多了,會加重腎臟負擔,不利健康。長期的經驗積累,潮汕人認準了工夫茶,水少而甘,以少勝多。

  沖泡工夫茶有十道關鍵的工序:活火,講究用橄欖核炭火;水開要蟹目水;茶要烏龍茶;裝茶,要粗細分開;然後是燙杯、熱罐、洗茶、高衝、低灑、淋頂、刮沫,加上”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的灑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儘量提高茶具的溫度,使茶葉中的化學物質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散出來,飲後口中餘甘,才能達到以少勝多的目的。如果說:北方喝茶是以”水”解渴,工夫茶則是以”甘”解渴,而同樣源於中原的日本茶道只能說是以”意”解渴了。

  工夫茶也有寫成”功夫茶”的,也通,但多是外地人的理解。”功夫”多指體能方面的修煉,如”中國功夫”、”少林功夫”之類。工夫茶中,以三指滾杯,動作嫻熟而不怕燙,”功夫”的確了得。還有那”品”的過程:一觀其色,二聞其香,三用舌尖品其味,四以喉嚨享其甘,五聞餘香,六賞其器。每個過程都很認真,才算行家裡手。但品茶,畢竟不是練手上功夫,更多的倒是注重心靈的修煉。

  工夫茶的”工夫”,也不是說時間長短的那個”工夫”。”工夫”,在潮汕話中是圓滿、周到的意思,像阿慶嫂一樣,說話辦事,滴水不漏。潮諺曰:”合得主人意,才是好工夫。”此之謂也。潮汕地區自古以來,就以天然的市場經濟為基礎,海洋文化居重要成分,信奉”人情練達即文章”。而工夫茶的第一要義就是”和”。商家講究和氣生財,”和”是維護人緣與地緣的根本,自然就成為經商致富的基礎。

  這種”練達”、”和”的功夫,就要從無處不在的茶道中開始修煉。茶道其實有三個層次:初級的體現在技術層面:濃、香、甘、細、燙。這是工夫茶的外在特點。深入一些到學術層面:古、雅、化、誠、謙。最高達到藝術境界,體現:和、愛、精、潔、思。其中許多要素都與經商有關。

  誠。指誠敬,誠懇,誠實。潮汕人讓茶是誠懇的,毫無虛假成分。即使在大街上、素不相識的商店裡,主人讓茶,都可以真喝,喝完說聲”謝謝”即可。使你雖然處於商肆之中,卻猶如在朋友家。頓時消解了買賣雙方的對立關係。人們常說”商場如戰場”,潮人做生意卻把商場作為交朋友的場所,認為你進他的店,就是對他的支援,幫襯了他的”人氣”,買賣不成仁義在。“寒夜客來茶當酒”,表達的就是朋友間的誠摯。做生意需要的也正是這種誠實。

  謙。潮汕一向有”茶三酒四”之說。來幾個客人,都是三個杯,茶衝好後,沖茶人自己不取,其他人也互相謙讓,先長後幼,先尊後卑,謙讓之聲,不絕於耳,君子之德足矣。品工夫茶的人大多不事張揚,深知”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

  和。喝茶講究品,不會比誰喝的多少,不助長競爭意識。和,就是喝茶的目的,求人際的和氣,求茶入胃中對食物的調和作用;追求喝茶氛圍與自然的和諧,最好是和風細雨、鳥語花香的環境,很難想像在暴風驟雨、惡語批判中能品出茶的滋味來。因此,茶行天下,就能和平天下。

  愛。友愛,愛人。”仁者,愛人。”有愛人之心,就是善。惡人多酗酒,少喝茶,就緣於他缺少個”愛”字。愛,也包括對生活的熱愛。在歷史上,每遇到食不果腹的時候,北方人戒茶以減少消化;潮汕人則靠茶維持對生活的一點留戀,堅持下來。

  在潮汕城鄉,到處都可以看見許多男人不幹活時圍在一起喝工夫茶,那可不是閒的。那就相當於現在的“資訊網咖”。潮汕的海洋文化孕育了市場經濟,重機遇,重資訊,是由來已久的傳統。喝工夫茶時,交流各地的資訊,探討各種”以小搏大”的發財機遇。潮汕人的口號是:愛搏才能贏,就有工夫茶在墊底。

  推想這工夫茶,一定是古代中原士大夫階層創造出來的。在田裡種地的勞動人民嫌它太耽誤”工夫”,而改喝大碗茶了。相反,擅長做生意的潮汕人,就需要”工夫”來討價還價,自然這工夫茶就派上了用場。

  功夫茶道

  潮州人喜歡喝茶。喝茶,對身體是有好處的。喝茶有利於我們的消化系統,飯後半小時喝上兩杯茶,胃裡的食物加速消化,就不會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狀了,所以閒來喝茶,飯後喝茶,有客人朋友來家裡坐也喝茶,喝茶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到了潮州處處可看到三三兩兩圍在一起喝茶的情景。

  在潮州,工夫茶相信是家喻戶曉了吧。但是,是不是潮州人沖茶的手法就是傳說中的功夫茶道呢?其實不完全一樣,茶藝是中國民俗的精英功夫茶系採用功夫泡法泡出的茶葉,有人亦稱之為宜興式品茗法。其製作過程自有嚴格工整的一套方法步驟,但與日本茶道繁縟複雜用於表演儀式的種種清規戒律迥然不同。

  工夫茶道的形成,取決於三個基本前提:烏龍茶;功夫茶具:瀹飲法。此三者,缺一不可。標準的功夫茶道,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潮州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裡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吃茶,喝茶,品茶,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喝茶習慣。而潮州人喝茶除了注重茶葉的好壞更注重禮儀,謙讓,而功夫茶道就滿足了一切條件。

  一副好陶瓷杯一壺好水,一抓好茶,一方好禮儀,好茶,好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