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發現世界最大油田的介紹

  單一地質構造因素控制下的、同一產油氣面積內的油氣藏總和。一個油氣田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油氣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蒙古發現世界最大油田,希望你們喜歡。

  內蒙古發現世界最大油田

  據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4日從國土資源部獲悉,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鈾礦床。連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躋身於世界級大礦行列。這對我國立足國內提高鈾資源供應,提高核電發展資源保障能力有重大意義。

  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主要得益於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煤鈾兼探”的勘查思路創新,即根據區域礦產分佈規律,進行勘查技術優化組合,在開展煤炭勘查的同時,利用煤炭鑽孔同步進行放射性測井和編錄,探索砂岩型鈾礦存在的可能性。在發現並圈定一系列重大鈾礦找礦靶區後,果斷決策開展鈾礦勘查會戰。

  據悉,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組織了分別隸屬於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內蒙古國土資源廳和地勘局的4支勘查隊伍、28臺鑽機、500餘名勘查技術和施工人員,頂嚴寒、冒酷暑,精心組織、科學施工,苦戰300天,一舉實現大營鈾礦勘查的快速重大突破。

  “煤鈾兼探”找礦新思路實現了一礦變雙礦的創舉。中央地質勘查基金在該地區既勘查評價了一處資源量達510億噸的超大型煤礦,又發現了一處超大型鈾礦。不僅節省了大量鈾礦前期找礦投資,同時也縮短了4至5年的鈾礦勘查週期,預計開發利用後可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大營鈾礦勘查重大突破是我國建立“公益先行、商業跟進、基金銜接、整裝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質找礦新機制以來的一次成功實踐,是組織實施全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一次具有巨集觀影響的重大找礦成果,對立足國內提高核電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外,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4日在天津出席2012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開幕式時表示,今年以來,全國新發現和評價了一批億噸級大油田和超千億立方米的氣田,頁岩氣開發、深水油氣勘探等前沿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在新疆 、內蒙古、青海、江西、四川、貴州等地新形成一批煤炭、鈾、銅、鋁 、鎳、鎢、鐵、鋁土等礦產資源基地,中國礦產資源開發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他表示,中國高度重視地質找礦工作,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破解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

  油田的發展前景

  近十多年以來,我國油田化學技術發展迅速,形成了較廣闊的油田化學品市場。據前瞻網《2013-2017年中國油田化學品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調查資料統計,1995年國內油田化學品用量為102.9萬噸,而到2009年,全行業使用量已達到147萬噸。15年間,油田化學品的使用量增加了42%以上,市場規模增長超過180%。其中,鑽井用化學品用量最大,佔油田化學品總用量的45%-50%;採油用化學品技術含量高,佔總消量的30%以上。中國新發現油田儲量有限,老油田挖潛任務艱鉅,特別是針對我國油田特點,加強油田勘探開發,提高油田採收率,加強環境保護,需要更多的新型、高效、降低汙染的油田化學品。

  目前,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大公司控制著我國絕大多數的石油和天然氣油井,而其油井開採過程中的鑽井液的配製及技術服務也一般都由其專門部門負責。我國鑽井液技術服務行業集中度較高,前十位鑽井液技術服務企業市場集中度約為55%。全國範圍內從事鑽井液技術服務的重點企業包括長城鑽探工程有限公司鑽井液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鑽井工程技術公司、中石油川慶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仁智油田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仁智油田服務是國內民營最大的鑽井液技術服務企業。

  油田服務行業指以油田為主要業務場所,主要為石油天然氣勘探與生產提供工程技術支援和解決方案的生產性服務行業,是能源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的油田服務資產規模達到2500億元左右***不包括油氣勘探活動***,市場規模大概佔全球規模的10%左右。相對於國際油服行業,我國有比較獨特的行業結構。總體而言,技術水平落後,公司規模較小,市場地位低下。未來油服行業發展將倚重非常規能源、海洋油氣的開發。

  我國油服行業正處於成長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根據國內外油服企業的發展歷程和趨勢綜合分析,技術領先的企業將憑藉技術優勢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綜合性公司將憑藉綜合服務打造產業鏈優勢,壟斷性油服公司將憑藉國家石油賦予的壟斷地位暢行無阻。技術領先、綜合服務及壟斷性油服公司將引領未來市場發展。

  世界十大油田的介紹

  加瓦爾油田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東部,首都利雅得以東約500km處,探明儲量達107.4億噸,年產量高達2.8億噸,佔整個波斯灣地區的30%,為世界第一大油田。油井為自噴井,原油含臘量少,多為輕質油,凝固點低於-20℃,便於運輸。有輸油管通臘斯塔努拉油港***世界最大油港***外運。

  大布爾幹油田

  位於科威特東南部,探明儲量99.1億噸,年產7000萬噸左右。原油特點與加瓦爾油田相似,多由米納艾哈邁迪油港外運。

  博利瓦爾油田

  位於委內瑞拉東部,奧裡諾科平原上。多為重質油,探明儲量52億噸,年產達100萬桶。

  薩法尼亞油田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東北部海域,探明儲量33.2億噸。原油部分通過輸油管運往利比亞的黎波里、西頓,敘利亞的巴尼亞斯港裝船。一部分輸往臘斯塔努拉外運。

  魯邁拉油田

  位於伊拉克南部,五十年代即已開發,緊鄰本國油港,發展迅速。探明儲量26億噸,年產量佔全國的60%。出口經本國在波斯灣頭的三個油港,即霍爾厄爾阿巴亞、米納厄爾巴克爾與法奧。

  基爾庫克油田

  位於伊拉克北部,開發較早。探明儲量24.4億噸,原油多經管道從地中海東岸的幾個港口***土耳其的杜爾托爾港,黎巴嫩的西頓港等***出口。

  羅馬什金油田

  位於俄羅斯的伏爾加——烏拉爾油區***即“第二巴庫”***。儲量達24億噸,年產1億噸左右,居俄羅斯的第二位。該油田主要生產中質與重質原油,含硫量較高。

  薩莫洛特爾油田

  位於俄羅斯西西伯利亞油區***即秋明油田或“第三巴庫”***,地處西西伯利亞中部。探明儲量20.6億噸,年產1.4億噸左右,在世界上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為俄羅斯最大的油田。

  上述二油田除供國內消費外,一部分還經“友誼”輸油管***以阿爾梅季耶夫斯克為起點,分別經烏日格羅德和佈列斯特出口,年輸送能力約1億噸***向東歐國家出口佔一半以上,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口約佔40%左右。

  扎庫姆油田

  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中西部,探明儲量15.9億噸,多數為自噴井。原油質量好,含臘少,有管道通往魯韋斯油港和首都阿布扎比外運。

  哈西梅薩烏德油田

  位於阿爾及利亞東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北端。油田中乾井少,單產高;原油含硫量低,質量好。有輸油管通往阿爾澤、貝賈亞等港口外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