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的原因是什麼

  盜汗[1]是指入睡後出汗,醒來後汗自乾的一種症狀,中醫對盜汗的認識可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據《黃帝內經》記載為“寢汗”,就是指睡覺時出汗,到了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才用“盜汗”來命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而肝火旺所致。有些疾病比如甲亢、糖尿病,結核等也會有盜汗的症狀。

  相關簡介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

  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症。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此名,中醫認為盜汗多為腎陰虛所致。

  引起盜汗的原因有哪些?

  絕經期。絕經期的女性因為身體激素的劇烈變化,面板表面的血管擴張,會出現超過平時的大量出汗,面色膚色發紅,尤其夜間。大約有2/3的絕經期女性會出現盜汗。

  感染。有一些感染會導致夜間出汗。最常見也最為人知的是結核感染。盜汗是結核感染的特徵之一。但其他一些感染也會導致盜汗。比如心內膜炎***心內膜,心瓣的感染***,骨髓炎***骨頭的感染***,或者身體內部的膿腫,也會導致盜汗出現。艾滋病毒感染的人也可能出現盜汗。

  藥物。如果是在吃某些藥物期間,一些藥物會導致過量的出汗,表現為盜汗。最常見的有抗抑鬱劑。幾乎所有的抗抑鬱劑盜汗都是副作用之一。大約有8%到22%的服藥患者出現盜汗。

  低血糖。很多時候,夜間低血糖也會出現盜汗。比如糖尿病的病人睡前使用胰島素或者口服降糖藥之後,睡眠中出現低血糖,也會大汗淋漓。

  激素紊亂。一些激素水平紊亂的疾病會引起盜汗。比如腎上腺素的疾病嗜鉻細胞瘤,類癌綜合症,甲狀腺亢進的病人盜汗也很常見。

  民間冶療盜汗的偏方:

  ***1***五砂散: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散0.5~1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於患者臨睡前敷於肚臍,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翌日晨起時取下,如無效可重複使用,一般連用3天即可湊效。本方適用於各種證型的盜汗,對因肺結核引起盜汗,也有比較顯著的療效。

  ***2***五味敷劑:五倍子、赤石脂、沒食子、煅龍骨、煅牡蠣各20克,辰砂1克。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於臨睡前取藥粉1克,用涼開水、食醋各半調勻,敷入臍中,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翌晨去掉。每日一次,3~5天為一療程。據《陝西中醫》1985年第5期介紹,用本方治療小兒頑固性盜汗118例,連敷3次,盜汗即止者48例;5次汗止者31例;6次汗止者21例;無效6例***其中結核病患者3例***。愈後再次復發盜汗,使用本方有效者9例,無效者3例。本方無毒性,無副作用,具有較強的斂汗功能,各型盜汗均可使用。

  ***3***玉屏風散加減:白朮12克、黃芪20克、防風12克、炙甘草10克、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貼。若汗出嚴重者加麻黃根12克、烏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棗仁12克、茯神18克、桂圓12克。

  ***4***秦艽鱉甲湯加減:地骨皮、柴胡、鱉甲各9克,秦艽、知母、當歸各5克,青蒿3克,烏梅2個,水煎服。汗出多者加牡蠣、五味子、浮小麥收澀斂汗,血虛者加制首烏、熟地補益精血,口乾舌紅絳者加麥冬、天花粉生津清熱。結核病人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