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理知識故事的精選

  虛假的學問比無知更糟糕。無知好比一塊空地,可以耕耘和播種;虛假的學問就象一塊長滿雜草的荒地,幾乎無法把草拔盡。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八仙與花果山

  花果山是美猴王孫悟空的故鄉,但它與八仙也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有一天,鐵柺李、何仙姑、曹國舅等八仙參加完王母娘娘蟠桃會,歸途中路過海州灣,只見海中碧波擁著仙島,白鷗伴著雲朵,波濤洶湧,浪花飛濺,美景無比。惹得眾仙一時興起,紛紛亮出寶貝,在海上各顯神通。

  海面上的熱鬧喧嚷,驚動了海里的龍王,貪婪的海龍王對八仙的寶貝垂涎三尺,乘亂偷走了藍采和的拍板。八仙發覺後怒氣衝衝,找海龍王算賬,雙方鬥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鐵柺李用寶葫蘆的真火燒乾海水,又使用神力將泰山從山東搬來,只聽得一聲霹靂巨響,泰山被移至海州灣,壓塌龍宮,填平大海,龍王落荒而逃。眨眼之間,滄海變成桑田。事後,泰山又被八仙移回原處,但泰山上掉下許多泥沙,留在原處,使海中仙島成了陸上高山。這個仙島就是花果山。

  神話畢竟是神話,花果山是雲臺山中的一座低山。雲臺山的成陸與泰山並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絡,但據考證,雲臺山的確是由海中孤島變成陸上高山的。我國古老的地理學著作《山海經》就曾記載:“鬱州,在海中。”鬱州是雲臺山的古稱。宋代蘇東坡在遊雲臺山朐山龍興寺後乘興而作;“我昔登朐山,日出觀蒼涼,欲濟東海縣,恨無石橋樑”。可見宋代雲臺山尚在海中。《西遊記》中這樣描述:“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喚為花果山。”由此說明,一直到明代,雲臺山依然是海中孤島。只是在明代以後,雲臺山才逐漸與陸地相連。據史料記載,清朝咸豐年間。雲臺山成陸過程已全部完成。

  如果你在花果山旅遊,可以看到海水侵蝕過的地形,如海蝕平臺、海蝕崖、海蝕穴等,有的地方還能找到海洋生物化石或遺蹟,這些都是雲臺山曾是海中島嶼的有力見證。

  泥沙淤積是雲臺山成陸的主要原因。泗、沂、沭等河流注入海州灣,挾帶的泥沙較少,由此推斷雲臺山成陸時間應相當漫長。但據當地地方誌記載:康熙十六年,雲臺山尚在海中,當時過往商旅需船渡;康熙四十年,渡口已開始淤塞;康熙五十年,海水退去,渡口已不復存在,沙灘一直延伸到雲臺山山下。可見,雲臺山成陸時間很短。同時期,整個蘇北沿海沙灘向海推進也很迅速,這說明雲臺山的迅速成陸與泗、沂、沭等河流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史載,公元1194年,黃河決堤改道,南下奪取淮河淮陰以下的河道,由蘇北注入黃海。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挾帶有大量泥沙,素有“一碗水,半碗沙”之說。黃河的奪淮入海使雲臺山迅速由島嶼成為陸地,使蘇北海岸線迅速向海推進。1855年,黃河再次改道,由山東利津入海。泥沙的減少使得蘇北沿海沉積速度小於侵蝕速度。海岸線向後退卻;海州灣的泥沙沉積速度大大減慢。

  由此看來,雲臺山成陸及整個蘇北的海岸變遷是與黃河奪淮入海緊密聯絡的。

  篇二:貓為什麼自殺

  水俁灣是日本一個秀麗如畫的海灣。多少年來,水俁鎮的漁民一直依靠豐富的海產生活。1950年,鎮上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有些貓忽然得了一種怪病,走起路來晃晃悠悠,四肢不斷抽筋,最後竟自己跳進海里淹死。人們覺得很新奇,但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沒過多久,當地有些居民也得了這種怪病,症狀跟病貓十分相似,先是口齒不清,臉上毫無表情,走起路來東倒西歪,後來全身肌肉哆嗦,身體象弓一樣地彎起來,還發瘋似地大喊大叫,最後在極端痛苦的情況下死去,這種怪病就是聞名世界的水俁病。

  人們對水俁病的發病原因,找了將近20年,解剖了不少病人和瘋貓的屍體,直到1969年才把真相搞清楚。原來,水俁鎮有一個氮肥公司,它在生產過程中採用汞作催化劑。這個公司排出的廢水和廢渣中就含有汞。汞進入動物體內,就會麻痺中樞神經,年深日久就會造成死亡。

  水俁灣的海水常年被這種含汞的廢水廢渣汙染,海里的魚、蝦、貝類都中了汞毒,海里生活著的各種生物組成了一個“食物鏈”——大魚吃小魚和小蝦,小魚、小蝦吃更小的浮游動物,浮游動物又吃浮游植物……海水中含汞的濃度雖然不高,但是經過“食物鏈”一環一環的累積到了大魚身上,隨著生物的抗藥性逐級增強,汞的濃度就比海水中提高了一萬倍到十萬倍,甚至上百萬倍。貓和人吃了含汞量較高的水產,就得了可怕的水俁病。

  這種水俁病的發生,並非偶然,實是環境汙染造成的。環境汙染嚴重地破壞了自然界的資源和生態平衡,影響著生物的生活習性,威脅著人類生存。

  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組成了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生物與環境之間、生物之間不斷進行著物質的迴圈和能量的流動,並且保持生態平衡。生態系統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淨能力,但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口不斷增長,工農業逐步實現了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漸加劇。

  環境問題的產生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引起的,如各種自然災害和各種地方病的發生;二是人為原因引起的,這也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濫採濫用自然資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質;某些大型工程建設不當;城市人口不斷膨脹產生各種城市環境問題如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綠化面積減少、大氣、水、噪聲、固體廢棄物的汙染等等。

  水俁病就是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工業生產中排出的廢火、廢氣、廢渣***簡稱“三廢”***對環境的危害造成的。由於“三廢”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天然自淨能力,破壞了海洋生態平衡,從而導致魚和人體健康受到影響。

  人類向前發展,經濟不斷繁榮是歷史的必然。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的汙染,汙染的環境又反過來危害人類。因此,我們必須注意保護環境,切實有效地消除環境汙染,保護好我們生存所依賴的地理環境。

  篇三:好心總統做錯事

  19世紀,美國北亞利桑那州有個叫凱巴伯的森林,森林中鬆杉挺拔聳立,生機勃勃。大約有4000只可愛的鹿在林間出沒,有一群凶殘的狼經常捕殺它們。狼對鹿的威脅,不知怎的引起了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關心。

  1906年他宣佈凱巴伯森林為全國狩獵保護地,隨後由ZF僱請獵人到那裡滅狼。在槍聲中,一隻又一隻的狼倒在血泊中,“鎮壓”持續了25年,狼與其他鹿的天敵,總共被消滅了6000只。受到保護的鹿,在這個“自由王國”中自由自在地繁殖,鹿群總數很快超過了10萬隻。然而,隨著鹿的增多,人們發現可愛的鹿,變得越來越不可愛了,灌木、小樹、樹皮,幾乎一切可吃的綠色植物都遭到毀滅性的掃蕩。森林中綠色在消失,枯黃在蔓延。緊接著,災難降臨鹿群,飢餓、疾病像魔鬼的影子在鹿群中游蕩。過了短短兩個寒冬,鹿群就減少到4萬頭。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4000只病鹿了。

  總統的初衷是讓更多的鹿更好地生活,可事與願違,4000只可愛的鹿最後變為4000只病鹿,大家想一想,美國總統到底錯在哪裡?

  中國古代有句俗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原意是比喻只看見前面有利可圖,卻不知道災禍就在後面。但它在客觀上卻揭示了一個重要的生態現象——食物鏈。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圍繞著食物發生聯絡。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質是食物鏈的起點,光合作用的產物被草食動物所食;草食動物又被肉食動物所食;高等肉食動物吃低等肉食動物。猶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游生物。

  總統沒有想到,他下令捕殺的狼,既是鹿的天敵,又是森林的保護神。通過食物鏈,狼和森林發生了聯絡。狼吃掉一些鹿,控制森林中鹿的總數,森林就不會被鹿群糟蹋得如此狼藉。狼吃掉的鹿,多半是病鹿,這自然又抑制了疫病對鹿群的威脅。相反,總統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繁殖,必成毀林的罪魁禍首。同樣,森林被毀,必導致大量鹿因無食可吃而死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必須瞭解環境內動物和植物間的營養級關係。否則,僅憑個人的好惡或想象,對某類動物濫加捕殺,就會影響整個食物鏈,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與協調。